消腫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guān)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您是否正在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消腫湯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但是對于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以免出現(xiàn)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消腫湯這種中藥方劑。
【別名】消毒湯(《普濟方》卷二七二)。
【處方】黍粘子(炒)黃連各1.5克 當歸梢 甘草各3克 瓜蔞根 黃耆各4.5克 生黃芩 柴胡各6克 連翹9克 紅花少許
【功能主治】治馬刀瘡。
【用法用量】上哎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熱,食后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服酒、濕面。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處方】白術(shù) 山梔各15克 赤茯苓 蘿卜子各9克 葶藶 椒目 蘇子各3克 沉香9克 木香1.5克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降氣平喘。治水腫喘滿,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十五
【處方】豬苓 澤瀉 木通 車前子 葶藶子各6克 地骨皮 五加皮 生姜皮 海金沙 枳殼各3克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治腰以下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加燈心30莖,水煎,空腹時服。
【摘錄】《丹臺玉案》卷五
【處方】夏枯草 元參 花粉各9克 山茨菇 煅牡蠣 海藻 昆布 桔梗各6克 生甘草 白芥子各3克
【功能主治】化痰軟堅,消結(jié)散腫。治無名疬,驟然紅腫者。
【用法用量】清水煎,食后服之。
【摘錄】《疬科全書》
看了上面關(guān)于消腫湯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擴展閱讀
中藥方劑消腫散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消腫散營養(yǎng)豐富,含有很多醫(yī)藥成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乳香3克 白及3克 牡丹皮3克 上冰片0.6克
【制法】共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涼血消腫。治野火丹,從兩腿上起,赤腫痛甚,如火之燒。
【用法用量】用羊脂調(diào)涂。
【摘錄】《外科真詮》卷下
【處方】制乳香1份 制沒藥1份 玉帶草1份 四塊瓦1份 洞青葉1份 虎杖1份 五香血藤1份 天花粉2份 生甘草2份 葉下花2份 葉上花2份 蟲蔞粉2份 大黃粉2份 黃芩2份 五爪龍2份 白及粉2份 紅花1份 蘇木粉2份 龍膽草1份 土黃連1份 飛龍掌血2份 綠葡萄根1份 大紅袍1份
【制法】研末混和,用適量凡士林調(diào)制成膏。
【功能主治】消瘀,退腫,止痛。治各種閉合性損傷腫痛。
【用法用量】外敷患處。
【摘錄】《中醫(yī)傷科學(xué)》
【處方】黃柏150克 蒼術(shù)150克 姜黃90克 大黃90克 透骨草90克 散血草90克 陳皮90克 香附90克 甘草30克
【制法】共研細末。
【功能主治】祛瘀,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肢體疼痛。
【用法用量】瘀腫用酒、醋調(diào)敷;灼痛用水、蜜調(diào)敷患處。
【摘錄】《外傷科學(xué)》
看完上面的對于消腫散的相關(guān)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覺到了我們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偉大和神秘?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的。
白術(shù)消腫散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白術(shù)消腫散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那么白術(shù)消腫散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白術(shù)3兩(炒黑),枳實1兩半(炒黑)。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浮腫,脈弦滯澀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紫蘇湯下。
【各家論述】產(chǎn)后氣食傷脾,脾氣不化,清陽不能上奉,而風(fēng)邪乘之,故遍身浮腫,心下痞悶焉。白術(shù)炭健脾氣以燥濕除滿;焦枳實瀉滯氣以散悶消痞;為散,紫蘇湯下,理血氣以散風(fēng)邪也。使風(fēng)邪外散則滯氣內(nèi)消,而脾胃調(diào)和,經(jīng)絡(luò)通暢,安有心下痞悶,遍身浮腫之患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白術(shù)消腫散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實要想擁有一個好的身體,還是應(yīng)該從生活做起。保持一定量的體育鍛煉,擁有合理的飲食習(xí)慣比什么都管用。
中藥方劑可以說是有很多的種類,經(jīng)驗消腫散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經(jīng)驗消腫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干漆、大麥芽各等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遍身青腫疼痛,及產(chǎn)后血水疾。
【用法用量】上各為細末,以新瓦罐子中鋪一重麥糵,一重干漆,如此填滿,用鹽泥固濟,火煅通赤,放冷研為散,但是產(chǎn)后諸疾,熱酒調(diào)下2錢。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產(chǎn)后血瘀不下,夾食滯而脾氣不磨,胃氣不化,流于經(jīng)絡(luò),散于四肢,故遍身隨處結(jié)核青腫疼痛焉。干漆灰化瘀血為水,麥芽灰化食滯通經(jīng),熱酒調(diào)下,務(wù)使滯化血行,則經(jīng)絡(luò)通暢而血氣調(diào)和,安有遍身結(jié)核青腫疼痛之患乎。
【摘錄】方出《濟陰綱目》卷十三,名見《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經(jīng)驗消腫散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很多深受各種疾病困擾的人擺脫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fù)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fù)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瘡癤消腫膏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白芷 獨活 大黃 地丁草各占3.6% 天花粉占5.7% 川烏 南星 蒼術(shù) 松節(jié)油各占1.4%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腫,止痛。主瘡癤及乳癰初起,紅腫熱痛。
【用法用量】用凡土林(占74.3%)制成軟膏。涂敷患處。
【備注】方中大黃、地丁草、天花粉清熱解毒,白芷,獨活、蒼術(shù)祛濕消腫,川烏,南星、松節(jié)油消散止痛,配合成方,有清熱解毒,散腫止痛的功效。
【摘錄】《常用中成藥》(上海中華制藥廠方)
上面就是關(guān)于瘡癤消腫膏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瘡癤消腫膏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紅豆是我們經(jīng)常吃到的一種營養(yǎng)食物,它不僅僅具有美容養(yǎng)顏的效果,對于藥用功能也是幫助很大的。紅豆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巧妙地使用紅豆可以清熱法濕、消腫解毒。下面,小編為你介紹一下紅豆的一些功效以及作用。
紅豆藥用功能
1、紅豆養(yǎng)心:自古就認為如果心火過旺,則很有可能會引發(fā)口瘡癤腫、頭暈、心悸、煩躁等不適癥狀。而紅豆則具有清熱去濕、消腫解毒、補血安神的功效,因此夏天的時候人們都會煮紅豆或者綠豆湯來解暑,也就是這個原因了。
2、預(yù)防低鉀癥:夏季炎熱的天氣,會讓我們大量的排汗從而導(dǎo)致流失鉀離子,如果這個時候不注意及時補充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導(dǎo)致心肌麻痹而危及生命。因此在夏季多吃紅豆,除了可以增進食欲以外,同時還能給人體補充鉀離子,從而避免低鉀癥的發(fā)生。
3、消水腫:在夏季我們?nèi)梭w大量的往外排汗,也就導(dǎo)致尿量減少,這種情況對于心、腎功能不好的人群來說,很容易導(dǎo)致下肢出現(xiàn)水腫的情況。所以平時要多吃些紅豆或者綠豆,很有效的。
紅豆的食療方法:
1、將紅豆和鯉魚煮湯食用,對水腫、腳氣、小便困難等起食療作用,還能治療肝硬化、肝腹水,補體虛;
2、紅豆與冬瓜同煮后的湯汁是解全身水腫的食療佳品;
3、紅豆與扁豆、薏仁同煮可治療腹瀉。
4、紅豆還可與中藥同用,如紅豆配以連翹和當歸煎湯,可治療肝膿腫;
5、紅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煎湯可治療腸痛等。
紅豆的營養(yǎng)成分與綠豆相近,在某些成分上甚至超過了綠豆。因此,多食紅豆對身體大有裨益。
紅豆的注意事項:
鯉魚與紅豆同煮,兩者均能利水消腫,在用于治療腎炎水腫的時候效果很好,但是正是因為利水功能太強,正常人應(yīng)避免同時食用二者,盡量隔幾個小時再食,是否可以同食因人的體質(zhì)不同而異。
毒性:6級。
性質(zhì):主要毒素在種子里。
癥狀:阻礙消化,腹瀉,惡心,嘔吐,驚厥,混合出血,昏迷,心力衰竭,死亡,尸體口部會腐爛。
發(fā)作時間:幾小時-三天。
解毒:潛伏期比較長,服用高碳水化合物。
注意:直接吞食種子沒事,咀嚼種子立刻中毒。
導(dǎo)讀:連翹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連翹是我國傳統(tǒng)中草藥之一,藥用部分主要是果實。下面一起來看看連翹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
連翹的功效
中藥味苦,性微寒。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蒙藥味苦,性涼。清協(xié)日,止瀉。主治熱病初起,風(fēng)熱感冒,發(fā)熱,心煩,咽喉腫痛,斑疹,丹毒,瘰疬,癰瘡腫毒,急性腎炎,熱淋。蒙藥治黃疸,腸刺痛,協(xié)日病,腸熱。
連翹的作用
1、治療急性腎炎
取連翹6錢加水,用文火煎至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小兒酌減視病情需要連服5~10日。忌辣物及鹽。8例患者治療前均有浮腫血壓在140~200/96~110毫米汞柱,之間尿檢有蛋白顆粒管型及紅白細胞等,治療后6例浮腫全部消退2例顯著好轉(zhuǎn);血壓顯著下降;尿檢6例轉(zhuǎn)陰2例好轉(zhuǎn)。
2、治療紫癜病
取連翹6錢加水用文火煎,成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忌辣物,治療血小板減少性出血性紫癜,1例過敏性紫癜2例經(jīng)2~7日治療,皮膚紫癱全部消退連翹對本病所起的作用,可能與其中含有多量蕓香甙,具有保持毛細血管正常抵抗力,減少毛細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有關(guān);此外連翹似乎尚有脫敏作用。
3、治療肺膿腫
將連翹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連翹1克,采用氣管滴入法合并肌肉注射氣管滴入一般用6~10毫升每日1次;癥狀好轉(zhuǎn)后隔日1次;趨向萎縮或閉合后則每周2次治療25例治愈14例好轉(zhuǎn)10例死亡1例;據(jù)18例統(tǒng)計平均治療12天退熱氣管滴注平均26.8次最多者50次。
4、治療視網(wǎng)膜出血
取連翹6~7錢文火水煎分3次食前服,2例視網(wǎng)膜黃斑區(qū)出血服藥20~27天后均顯著吸收視力有所增強。
連翹的藥用小偏方
1、治太陰風(fēng)溫、溫?zé)?、溫疫、冬溫,初起但熱不惡寒而渴者:連翹一兩,銀花一兩,苦桔梗六錢,薄荷六錢,竹葉四錢,生甘草五錢,芥穗四錢,淡豆豉五錢,牛蒡子六錢。上杵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煮。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溫病條辨》銀翹散)
2、治小兒一切熱:連翹、防風(fēng)、甘草(炙)、山梔子各等分。上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溫服。(《類證活人書》連翹飲)
3、治赤游癍毒:連翹一味,煎湯飲之。(《玉樵醫(yī)令》)
4、治乳癰,乳核:連翹、雄鼠屎、蒲公英、川貝母各二錢。水煎服。(《玉樵醫(yī)令》)
5、治瘰疬結(jié)核不消:連翹、鬼箭羽、瞿麥、甘草(炙)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米泔水調(diào)下。(《楊氏家藏方》連翹散)
6、治舌破生瘡:連翹五錢,黃柏三錢,甘草二錢。水煎含漱。(《玉樵醫(yī)令》)
貼心提示:中草藥也有副作用,請遵醫(yī)服用。
偏方的種類很多,功效也各不相同,我們會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讓這些偏方可以充分的發(fā)揮它們的作用,起到養(yǎng)生的功效。今天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偏方腰痛湯的用法和做法等。
腰痛湯
【來源】民間
【原料】丹參20g,當歸15g,乳香6g,沒藥6g,牛膝10g,木瓜20g,杜仲159,地龍10g,延胡索10g,狗脊15g,白芍10g,制馬錢子1.5g, 川續(xù)斷159,獲苓10g,甘草6g,黨參15g,巴朝天10g,白術(shù)20g
【制法】
【用法】
【功效】理血劑?;钛?,舒筋通絡(luò)止痛,壯腰健腎。主治病證:①外傷瘀血,氣滯瘀阻腰腿痛實證。腰椎間盤突出癥,各種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jīng)痛。癥見:腰腿劇烈酸脹疼痛,腰部活動及行走不便,脈弦滑數(shù),舌質(zhì)淡紅,苔黃稍膩,②風(fēng)寒濕痹、腰腿痛癥,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慢性創(chuàng)傷性骨關(guān)節(jié)炎,癥見:腰腿痛反復(fù)發(fā)作,遇寒痛增,得溫痛減,脈濡緩,舌質(zhì)淡白,苔白厚。服用方法:水煎內(nèi)服,日服1劑,分2次服, 10天1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加減運用:風(fēng)寒濕痹證加川萆解20g,羌活10g,薏苡仁15g,防風(fēng)10g,漢防己15g,稀薟草20g;減乳香、沒藥、制馬錢子、延胡索、巴戟天,外傷腰腿痛者可配合手法治療。方義分析:本方是在先賢張錫純"活絡(luò)效靈丹"方基礎(chǔ)上加味組成。腰腿痛病機主要是外傷瘀血。氣滯瘀阻;或外感風(fēng)寒濕邪痹阻經(jīng)絡(luò),故以腰痛湯治之。丹參。當歸。牛膝。乳香。沒藥活血化瘀;制馬錢子、延胡索、地龍、木瓜、白芍、甘草舒筋、通絡(luò)、止痛,輔以黨參、白術(shù)、巴朝天、杜仲、川續(xù)斷、狗脊、獲苓壯腰健腎。隨癥加入萆解、薏苡仁、羌活、防風(fēng)、漢防己、稀薟草疏風(fēng)祛濕。
上述介紹的這種食療偏方腰痛湯不僅對一些慢性疾病具有很好的療效,同時還是保健養(yǎng)生的好食譜哦。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繭絲湯這款方劑。
【別名】蠶繭湯、原蠶繭湯、繰絲湯、繅絲湯、繭絲飲
【處方】繭搔絲。
【功能主治】消渴。血淋,三消癥及婦人血崩。
【用法用量】蠶繭湯(《朱氏集驗方》卷二)、原蠶繭湯(《醫(yī)學(xué)正傳》卷五)、繰絲湯(《本草綱目》卷三十九)、繅絲湯(《回春》卷五)、繭絲飲(《衛(wèi)生鴻寶》卷一)。
【各家論述】《醫(yī)學(xué)正傳》:蓋此物屬火,有陰之用,大能瀉膀胱中相火,引陰水上潮于口而不渴也。
【臨床應(yīng)用】消渴:有一人苦渴疾,日飲斗水,諸藥不效,遂服煮蠶繭搔絲湯1盞,其渴頓除,恐不及時,如無,但以亂綿煎湯服。
【摘錄】《直指》卷十七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繭絲湯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fù)健康很有幫助。
最近食用中藥方劑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化石湯,那么化石湯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來看一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處方】熟地60克 茯苓30克 苡仁15克 山茱萸30克 澤瀉15克 麥冬15克 玄參30克
【功能主治】治溺中有沙石,疼痛欲死,用盡氣力始得溺出而后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九
【處方】熟地2兩,茯苓1兩,苡仁5錢,山茱萸1兩,澤瀉5錢,麥冬5錢,玄參1兩。
【功能主治】腎火煎熬而成砂石淋。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不去治淋,反去補腎,以茯苓、苡仁淡滲之藥解其咸味;以麥冬、玄參微寒之品散其火氣;以地黃、山萸甘酸之珍滋其陰水,又取其甘能化石,酸能消石也;又慮其性滯而不行,留而不走,益之澤瀉之咸,咸以入咸,且善走攻堅,領(lǐng)群藥趨于腎中,又能出于腎外,迅逐于膀胱之里,而破其塊也。倘不補腎而惟治膀胱,則氣不能出,烏能化水哉!
【摘錄】《辨證錄》卷八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你是不是已經(jīng)了解了化石湯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
中藥方劑對于大家來說應(yīng)該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處,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菑?fù)元湯。
【處方】熱附 黃連 甘草 人參 五味子 麥門冬 知母 芍藥 童便
【功能主治】治傷寒汗下太過,下元虛弱,無根虛火泛上,身微熱,無頭痛,無惡寒,面赤微渴,目無精光,語無倫次,脈數(shù)無力,名戴陽癥。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煎,臨服入蔥白2莖,搗汁調(diào)之,溫服。
【摘錄】《魯府禁方》卷一
【處方】荊芥穗 藿香葉 臭椿皮各等分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產(chǎn)后子宮不收。
【用法用量】煎湯熏洗。子宮即入。
【摘錄】《濟陰綱目》卷十四
上面就是關(guān)于復(fù)元湯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復(fù)元湯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甘菊湯這個方子傳承了數(shù)千年,所以他能夠流傳到至今而且還在中醫(yī)中還能夠被人們廣泛的應(yīng)用可見其療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
【處方】白菊花1兩,金銀花1錢半,生甘草3錢。
【功能主治】一切疔毒,不論生于何處。
【用法用量】水煎,連服3-4次。
【摘錄】《揣摩有得集》
【處方】白菊花1錢半,石決明3錢(煅),熟軍1錢半,澤瀉1錢半,青葙子1錢(炒),赤芍1錢,當歸1錢半,沒藥5分(去油),生草1錢。
【功能主治】風(fēng)火眼疾,紅腫疼痛。
【用法用量】竹葉,燈心為引。
【摘錄】《揣摩有得集》
【處方】熟地4錢,淮山4錢,玄參3錢,甘菊花7錢,白芍(酒炒)2錢,當歸2錢,黨參(去蘆)2錢,建神曲1錢。
【功能主治】痿癥,腿足不能起立,能食易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一
【處方】甘菊苗葉不拘多少。
【制法】搗爛。
【功能主治】陰戶腫。
【用法用量】百沸湯淋汁熏洗。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三
【處方】決明子、甘菊、當歸、川芎、赤芍、甘草、防風(fēng)、荊芥、蔓荊子。
【功能主治】目赤爛。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處方】甘菊花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旋覆花半兩,升麻半兩,石決明半兩,芎藭半兩,羌活(去蘆頭)1兩,地骨皮(洗)1兩,青葙子1兩,車前子1兩,石膏(碎)1兩,木賊(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梔子仁1兩,草決明(炒)1兩,甘草(炙,銼)1兩,荊芥穗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黃連(去須)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內(nèi)外障翳;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蜜少許,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夜臥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一
上面介紹了甘菊湯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你知道藁本湯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藁本湯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別名】藁蒼湯(《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處方】藁本150克 蒼術(shù)30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大實心痛,大便已利者。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溫服。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藁本(去苗)30克 白芷15克 車前子15克 石決明(刮,洗,搗如粉)芍藥 天麻 防風(fēng)(去叉)細辛(去苗葉)各30克
【制法】上八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積年風(fēng)毒,眼赤痛,多熱淚。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23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臨臥再服。
【摘錄】《圣擠總錄》卷一○五
【處方】藁本(去苗土)3兩,芎?3兩,防風(fēng)(去叉)3兩,蔓荊實(去皮)3兩,細辛(去苗葉)3兩,羌活(去蘆頭)3兩,升麻3兩,木通(銼)3兩,楊白皮(細切)2兩,露蜂房(炙,劈碎)半兩,狼牙草(切)半兩,莽草(去梗)半兩,鹽半兩,大豆(炒令香熟)2合。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每用5錢匕,水1盞,入生地黃汁少許,煎十余沸,去滓,熱漱冷吐。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別名】補肝湯
【處方】藁本(去苗)1兩,白芷半兩,車前子半兩,石決明(刮洗,搗如粉)1兩,芍藥1兩,天麻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細辛(去苗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積年風(fēng)毒,眼赤痛多熱淚,歲月寢久。暴風(fēng)客熱外侵,白晴腫脹。
【用法用量】補肝湯(《普濟方》卷七十一)。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
【處方】藁本(去苗土,銼)1分,羚羊角(鎊)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芎?半兩,菊花(去萼,爁)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白術(shù)半兩,人參半兩,柴胡(去苗)半兩,白蒺藜(微炒)半兩,山梔子仁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炙)1分,黃芩(去黑心)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腦熱,鼻干無涕。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入青竹葉5片,同煎至4分,去滓澄清,放溫細呷,食后日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別名】藁蒼湯
【處方】藁本半兩,蒼術(shù)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大實心痛,大便己利。
【用法用量】藁蒼湯(《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藁本2兩,晉礬1兩,青皮1兩,陳皮1兩,罌粟殼1兩。
【功能主治】男子咳嗽,吐紅不止。
【用法用量】上5味,不犯鐵器,杵爛,用瓦瓶煮,久煮為妙,食后服。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七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藁本湯,我們知道藁本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