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熱的中成藥有那些
冬季養(yǎng)生有那些。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生活越來越好,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去濕熱的中成藥有那些”,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濕熱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長期居住在濕熱之地,是很容易導致體內濕熱聚集的,如果濕熱不能及時從人的身體內排出去,脾胃功能是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很多疾病就會隨著時間的增長,慢慢顯現(xiàn)出來,那去濕熱的中成藥都有哪些呢?下面具體介紹去濕熱的中成藥。
治療濕熱重的中成藥
人參健脾丸
組成:由人參、白術、甘草、山藥、蓮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陳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實、薏苡仁、當歸、枳殼等藥物組成。
功能:健脾養(yǎng)胃,消補兼施??诜看?-12 克,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組成:含附子、黨參、白術、干姜、甘草等中藥。
功能:口服每次6— 9克,每日3次。孕婦慎用。www.cndadi.net
龍膽瀉肝丸
成份: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歸(酒炒)、地黃、炙甘草。
功能:清肝膽,利濕熱。用于肝膽濕熱,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尿赤,濕熱帶下。
加味香連丸
主要功效:清熱祛濕,化滯止痛。
適用病癥:大腸濕熱所致的痢疾,癥見大便膿血、腹痛下墜、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藥性分析:方中黃連,清熱燥濕,止瀉痢,為君藥。黃芩、黃柏加強黃連清熱燥濕之功,共為臣藥。白芍、當歸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氣止痛;厚樸、枳殼、檳榔、木香行氣和中,行滯止痛;吳茱萸溫中燥濕止瀉,也制苦寒之品,為佐藥。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藥性,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祛濕,化滯止痛之功。
濕熱重如何飲食調理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
茶:偏于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于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濕、發(fā)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適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濕的作用。
粥:濕熱的季節(jié)粥也是很好的選擇,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適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濕養(yǎng)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后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藥和炒雞內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沖著喝,緩解癥狀。
擴展閱讀
脾胃都是人體比較重要的器官,它對人體起著一些比較特殊的作用,并且它還有自己一定的功效,比如說補氣、消化食物等等,但是有時候它們也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這是可以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藥物來實施補救,其中就包括一些中成藥,那么健脾胃去濕熱的中成藥有哪些?
凡是以清熱藥為主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作用,用于內熱、火毒、濕熱、瘟疫等多種里熱證的中成藥,統(tǒng)稱為清熱類中成藥。
白云山星群夏桑菊是家庭常備的清熱類中成藥,它源自于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的經(jīng)典名方“桑菊飲”,味道甘甜,氣味芳香,可以清熱解毒,還具有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的功效??捎糜陲L熱感冒,目赤頭痛,高血壓,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疔瘡腫毒等癥。
造成里熱證的原因主要是外感溫熱泄氣、六淫入禮化熱、情志過極化火、陽盛所生內火及飲食失調化火等。溫、熱、火三者本質相同,只是程度不同。熱為溫之漸,火為熱之極。熱多屬外感,如風熱、暑熱、濕熱;而火多數(shù)內傷,是臟腑陰陽氣血失調,陽氣亢盛的結果,如肝火亢盛、心火上炎等。《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出“溫者清之”、“熱者寒之”、“治熱以寒”的治療原則,對由溫、熱、火所致的里熱證皆適用。由于里熱證病情復雜,邪在氣分、血分、臟腑等不同,所以,清熱類中成藥又分為清熱瀉火類中成藥、清熱解毒類中成藥、清熱燥濕類中成藥和清熱涼血類中成藥四類。
清熱瀉火類中成藥具有清熱瀉火解毒作用。適用于或熱熾盛,化為熱毒,熏肌蝕膚,深入臟腑,發(fā)于官竅,癥見煩躁狂亂,頭面紅腫焮痛,口鼻生瘡,咽喉不利,瘡瘍疔毒,化膿潰爛,大便燥結等。代表中成藥:白云山敬修堂清熱消炎寧膠囊等。
白云山敬修堂“清熱消炎寧膠囊”是一種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中藥,尤其對感冒、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抗流感病毒的功效,是預防和治療流行性感冒、咽喉炎、熱毒諸癥、急性胃腸炎最理想的天然藥物。
“清熱消炎寧膠囊”的主要成分是九節(jié)茶,其提純成分含香豆酮、延胡索酸、黃酮甙、內酯、酚類揮發(fā)油等藥理活性成分,具有廣譜的抗菌作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常見的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等作用較強;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甲3型流感病毒、皰疹病毒Ⅰ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因此在臨床上,九節(jié)茶多應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對多種急慢性炎癥有較好的療效,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喉炎、肺炎等。
濕熱是一個中醫(yī)名詞,人的身體當中如果有濕熱,那么正常生活就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甚至因為濕熱沒有被徹底清除,導致患上很嚴重的疾病,比如脾胃失調和全身乏力、尿頻尿急等問題。在中醫(yī)學當中,去濕熱還是有很多有效方法的,例如下面這些中成藥,效果非常顯著。
人參健脾丸
組成:由人參、白術、甘草、山藥、蓮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陳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實、薏苡仁、當歸、枳殼等藥物組成。
功能:健脾養(yǎng)胃,消補兼施。口服每次6-12 克,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組成:含附子、黨參、白術、干姜、甘草等中藥。
功能:口服每次6— 9克,每日3次。孕婦慎用。
龍膽瀉肝丸
成份: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歸(酒炒)、地黃、炙甘草。
功能:清肝膽,利濕熱。用于肝膽濕熱,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尿赤,濕熱帶下。
加味香連丸
主要功效:清熱祛濕,化滯止痛。
適用病癥:大腸濕熱所致的痢疾,癥見大便膿血、腹痛下墜、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藥性分析:方中黃連,清熱燥濕,止瀉痢,為君藥。黃芩、黃柏加強黃連清熱燥濕之功,共為臣藥。白芍、當歸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氣止痛;厚樸、枳殼、檳榔、木香行氣和中,行滯止痛;吳茱萸溫中燥濕止瀉,也制苦寒之品,為佐藥。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藥性,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祛濕,化滯止痛之功。
男性對于壯陽這一問題都是比較關注的,性能力是男性自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如果想要壯陽的話,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藥。中成藥不僅有壯陽的效果,而且副作用也相對比較小,不會影響男性的身體健康。而壯陽的中成藥也很多,男性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那么,壯陽中成藥到底有哪些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現(xiàn)在不少男人都比較關注壯陽的問題,男人補腎壯陽可以通過服用中成藥物,能夠起到補腎壯陽的功效。男人應該要了解補腎壯陽的中成藥物,男人應該要掌握正確的壯陽藥物的服用方法,男人補腎壯陽還需要多吃一些滋補身體的食物,下面我們大家具體的了解一下,男人壯陽效果比較好的中成藥物有哪些?
第一,龜鹿補腎片
能夠起到壯陽的功效,龜鹿補腎片是男人壯陽比較常用的中成藥物,男人應該要掌握規(guī)律補腎片的正確服用方法,盡量能夠達到比較好的效果,能夠有效的增強男人的硬度,可以改善男人的性功能。
第二,腎寶片
可以起到補腎壯陽的作用,腎寶片具有調和陰陽和溫陽補腎的功效,腎寶片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腎寶片主要用于男人腰腿酸痛,精神不振,腎寶片可以有效的緩解夜尿頻多,畏寒怕冷的癥狀。
第三,引陽索膠囊
屬于中成藥物,引陽索膠囊能夠有效的起到補腎壯陽的功效,引陽索膠囊可以有效的提高男人的性功能,能夠有效的改善男人性生活的質量。引陽索膠囊主要適用于男性陽痿早泄的疾病。
第四,復方玄駒膠囊
具有溫腎壯陽的功效,復方玄駒膠囊可以輔助治療男人陽痿早泄的疾病,能夠有效的改善男人性功能,可以輔助治療男人性功能障礙疾病,復方玄駒膠囊可以提高男人性生活的質量。
男人補腎壯陽一定要選擇正確的中成藥物,男人補腎壯陽在飲食方面應該要多吃一些壯陽的食物,男人補腎壯陽,應該要加強身體的鍛煉,每天堅持有氧運動能夠有效地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以讓男性擁有強健的體魄。
人的體內經(jīng)常會有一些濕氣,這有可能是天氣原因引起的,如果人體內濕氣過重,就很有可能長出很多濕疹,想要除掉人體內的濕熱就必須采用一些藥物治療,中藥除濕熱的療效要比西藥好很多,所以最好選用除濕熱的中成藥。下面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除濕熱的中成藥有哪些?
1、除濕熱的中草藥有荷葉。
主要有清熱解暑,升發(fā)清陽,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荷葉炭用于出血癥和產(chǎn)后血暈。
2、除濕熱的中草藥有金錢草。
具有利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于濕熱黃疸,膽脹脅痛,石淋,熱淋,小便澀痛,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3、除濕熱的中草藥有黃芩。
以根入藥,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癥。黃芩的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而且不產(chǎn)生抗藥性。
4、除濕熱的中草藥有苦參。
為豆科植物苦參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頭和小支根,洗凈,干燥,或趁鮮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
5、除濕熱的中草藥有白術。
白術有補氣健脾、止瀉及燥濕利水的功效,生用能燥濕利水,炒用能補氣健脾,炒焦用能健脾止瀉??伸覝?、煮粥或泡茶飲用,每天取取1~3克生白術泡茶飲用對祛濕有幫助。
6、除濕熱的中草藥有白茯苓。
白茯苓有健脾胃和利水滲濕之功效,是我國古代中醫(yī)推薦的除濕之圣藥,尤其適合皮膚濕疹患者經(jīng)常食用,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用白茯苓煲湯。
7、除濕熱的中草藥有茨實。
芡實既能健脾除濕又能收斂止瀉,可用于脾虛濕盛或久瀉不愈等癥的治療,常與白術、茯苓和扁豆等健脾藥物同用,可煲湯或煮粥食用。
8、除濕熱的中草藥有藿香。
歸脾、胃、肺經(jīng),有發(fā)表解暑之功,煮粥或泡茶飲用對暑濕重癥及脾胃濕阻均有良效。
現(xiàn)在有很多人的體質都是非常的差的,如果人們想要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么人們應該要去了解一下自己到底是什么樣的體質,在了解了體質以后就可以對癥下藥,調理好自己的身體。比如說有些人是脾虛肝膽濕熱,這樣的人群可以考慮服用中成藥來改善體質。脾虛肝膽濕熱的中成藥有哪些?
1.肝膽濕熱
證候: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或濕熱下注,陰腫陰癢,筋痿陰汗,小便淋濁,婦女濕熱帶下等。治則: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主方:龍膽瀉肝湯加減。方藥: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木通、車前草、澤瀉、生地、當歸、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劑,溫服。
若見嘔逆者,加竹茹、黃連、半夏;若見吐衄者,加丹皮、茜草。若陰囊濕疹,睪丸腫痛,或帶下黃臭者,加地膚子、黃柏;土茯苓、金銀花;若小便頻數(shù)澀痛,甚或小便點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2.濕熱黃疸
證候:陽黃身熱,面目、周身黃如桔色,小便黃赤短澀,大便不暢(或秘),腹微滿,口渴胸悶,煩躁不安,或有頭汗出,別處無汗,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則:泄熱,利濕,退黃。主方:茵陳蒿湯加味。方藥:茵陳、梔子、車前子、茯苓、滑石、連翹、赤芍。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劑,溫服。
若黃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飼至寶丹、安宮牛黃丸、紫雪丹之類。
3.濕熱阻滯肝膽
證候: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郁郁微煩,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脅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治則:和解少陽,內瀉熱結。主方:大柴胡湯加減。方藥:柴胡、枳實、厚樸、黃芩、半夏、大黃、生姜,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劑,溫服。
若腹痛劇烈,嘔吐蛔蟲者,宜先服烏梅丸安蛔,再選用本方;若濕熱煎熬成砂石,阻滯膽道者,加金錢草、海金沙、郁金;若胃腸燥熱,大便不通,脘腹膿滿者,加芒硝(沖服)。
(二)外治法
1.外敷藥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黃,任選1種,選敷合谷、列缺,發(fā)泡后,刺破流出黃水(但操作時避免感染,最好在醫(yī)務工作者的監(jiān)督下使用此法),用于濕熱黃疸。
(2)地膚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陰,用于陰部濕癢,帶下黃臭。
2.灌腸療法
(1)生大黃、馬齒莧、黃柏,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腸20~30分鐘,每日1~2次。
(2)生大黃、敗醬草,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灌腸,保留20~30分鐘,每日1次,5~7天為1療程。
生活中很多人經(jīng)常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并不僅僅只是一點點的問題,更是會導致我們的肝膽功能失調,甚至可能還會出現(xiàn)各種消化不良,其實不同的情況,嚴重的會引起膽囊炎,黃疸性肝炎或其他的問題。
肝膽濕熱癥狀
發(fā)熱、兩目皮膚發(fā)黃、色澤鮮明、脅痛、惡心嘔吐、口渴、食少腹脹、尿黃赤而少等。舌質黃膩、脈弦數(shù)。如黃疸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等病可見上述臨床表現(xiàn)。
肝膽濕熱治療方法
了解肝膽濕熱癥狀有哪些后,大家一旦發(fā)現(xiàn)類似癥狀,要及時采取有效方法進行治療。治療肝膽濕熱首選的方法為中藥治療法。
中藥方一:龍膽草6g、黃芩9g、木通9g、車前子9g、山梔子(酒炒)9g、澤瀉12g、當歸(酒炒)8g、生地黃20g、柴胡10g、生甘草6g。
中藥方二:白豆蔻、清半夏、木通、黃芩、石菖蒲、連翹、赤芍藥、生薏苡仁、茵陳、郁金。
中藥方三:龍膽草、黃芩、金銀花、野菊花、梔子、茵陳、赤芍藥、生地黃、北柴胡、生甘草、車前子、生大黃。
治療肝膽濕熱的方法還有飲食療法。選擇一些涼性的水果食用可有效降肝火,如西瓜、柚子、蘋果、梨、葡萄、草莓等,這些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以及各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而且具有清熱、寧神、降火的功效,肝火旺盛者食用這些水果對肝火旺盛的調理大有益處;在選用涼性水果的同時,肝火旺盛者還需要了解一下水果中那些屬于熱心水果,如櫻桃、荔枝、桂圓、橘子、石榴、菠蘿等,這些水果肝火旺盛者盡量少吃最好不吃。
?
?
? 現(xiàn)代社會工作壓力大,大家經(jīng)常會忙于工作而忽略了飲食,早餐都是隨便湊和,午餐常常也是在外面不能好好吃,好不容易下了班,又累的不想好好做飯,于是晚餐也被忽略了營養(yǎng)與健康。長期這樣,我們的腸胃會堆積很多的毒素,如何通過一些中成藥來幫助我們清腸胃呢?
? 黑礬50克、黑棗50克、核桃仁50克、梔子50克、當歸50克、砂仁50克、厚樸50克、三棱50克、穿山甲50克、寸曲50克、麥芽50克、上甲50克、下甲50克、紅花30克、海南沉10克、鐵膽粉5克、蜂膠10克、蜂蜜100克、蜂蠟適量。
? 配法:將16味中藥經(jīng)提取有效成分后,放入加熱融化后的蜂膠、蜂蜜、蜂蠟混合溶液中,調拌均勻,做成重100克的藥餅備用。
? 用法:成人每次服用如花生米大小一粒,可增可減,最多不超過3粒,每日3次,小兒減量,空腹服用?;蛘邔⑺庯灪娓?,粉碎成細面,裝入0號膠囊,或者做成水丸,每次3粒,每天3次。
? 處方:蟲草10克、黑礬50克、黑棗50克、核桃仁50克、梔子50克、當歸50克、厚樸50克、三棱50克、穿山甲50克、上甲50克、下甲50克、紅花30克、海南沉10克、鐵膽粉5克、蜂膠10克、蜂蜜100克、蜂蠟適量。
? 配法:將16味中藥經(jīng)提取有效成分,精煉后加工成細面,放入加熱融化后的蜂膠、蜂蜜、蜂蠟混合溶液中,調拌均勻,做成重100克的藥餅備用。
? 用法:成人每次服用如花生米大小一粒,可增可減?;蛘邔⑺庯灪娓?,粉碎成細面,裝0號膠囊,每次4粒,每天3次.一到三個療程可以徹底治愈,
? 相信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一些工作繁忙,壓力過大的中年人。建議大家隔一段時間就試著用中成藥來清理一下腸胃,保證我們的腸胃功能處在一種健康的狀態(tài)。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中成藥來排毒,平時也要盡量抽出時間來調理我們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