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霍香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中藥霍香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藿香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一種中藥材,在夏天的時候藿香對預防和緩解中暑、提神醒腦等有一定的作用,在冬天的時候當人們由于風寒感冒發(fā)燒的時候藿香也有發(fā)汗散熱的功效。藿香尤其對食欲不振和嘔吐等癥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藿香還可以和一些食材搭配制作成藥膳,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功效。
中藥霍香的功效與作用
1.芳香化濕,用于濕阻中焦證。
本品為芳化濕濁的要藥。若濕濁內(nèi)阻,中氣不運,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者,常與蒼術(shù)、厚樸、半夏等配伍,如不換金正氣散。
2.解暑發(fā)表,用于暑濕證及濕溫初起。
藿香性溫而不燥,化濕又能發(fā)表。對暑月外感風寒,內(nèi)傷生冷而致惡寒發(fā)熱、頭痛脘痞、嘔惡泄瀉者,可與紫蘇、半夏、厚樸等同用,如藿香正氣散。濕溫初起,濕熱并重者,每與清熱祛濕的滑石、黃芩、茵陳蒿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3.止嘔,用于嘔吐。
既能化濕,又能和中止嘔。治濕濁中阻所致的嘔吐最為適宜。常與半夏配伍;偏于寒濕者,可配丁香、白豆蔻等;偏于濕熱者,配黃連、竹茹等。妊娠嘔吐,配砂仁、蘇梗等。脾胃虛弱者,配黨參、白術(shù)等。
藿香的食用方法
藿香茶
組成:藿香15--20克。
制法:沸水沖泡,蓋悶10分鐘,代萊頻飲,1日飲盡。
功效:清暑辟濁,利濕醒脾。
主治:夏季感受暑濕濁邪,頭昏胸悶,惡心作嘔,或伴全身不適。并可用作防止中暑。
禁忌:陰虛火旺及胃有實熱者不宜飲用。
按語:藿香含有芳香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廣藿香醇,具有芳香健胃功能,是夏季清暑防暑、化濕解表、利濕和胃的要藥。中暑感冒可用之,胃腸不調(diào)可用之,惡心嘔吐可用之,暑濕泄瀉亦可用之。
藿香姜棗飲
材料:藿香嫩葉25克,姜片5克,紅棗5枚,白糖適量。
制法:將藿香葉、姜片、紅棗分別洗凈;鍋內(nèi)加水適量,放入姜片、紅棗煮沸20min,再加藿香煮10min,調(diào)入白糖攪勻即可。
功效:具有益脾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嘔吐、胸脘痞悶、食欲不佳等病癥。
藿香粥
材料:藿香15克(鮮品30克),粳米50克
制法:
藿香15克(鮮品30克),粳米50克。將藿香15克(鮮品30克)洗凈,放入鋁鍋內(nèi)(一定要用鋁鍋),加水煎5分鐘,棄渣取汁待用。 再將粳米50克淘洗凈,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煮,待粥熟時,加入藿香汁,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
功效:芳香化濕,解暑發(fā)表,和中止嘔;散暑氣,避惡氣作用。
適應癥:適用于濕阻中焦,脘腹脹滿,暑濕侵襲,嘔吐等。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霍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草本植物,它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材,果實能夠做成香料,它的葉子和莖都能夠做成揮發(fā)性的芳香油,在理氣和胃化食品方面的效果很好,另外還有止吐止瀉的作用,對于孕婦來說,能夠預防妊娠嘔吐。我們了解的霍香一般都是具有消除預防中暑的效果。
藿香泡水的功效與作用。
1、化濕脾、理氣和胃: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初起。若濕阻中焦、脘悶納呆者,與佩蘭等同用,若濕溫初起,可配薄荷、茵陳、黃芩等同用。
2、止嘔止瀉:用于嘔吐、泄瀉等。若感受穢濁、嘔吐泄瀉之癥,可配蘇葉、半夏、厚樸、陳皮等同用,若胃寒嘔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濕熱者,可配黃蓮、竹茹,脾胃虛弱者,可配黨參、甘草,妊娠嘔吐,可配砂仁同用。
3、祛暑: 用于暑濕癥。其治暑濕,不論偏寒、偏熱,都可應用,臨床經(jīng)常與佩蘭配伍同用。
4、發(fā)汗解表:用于發(fā)熱惡寒、惡寒發(fā)熱、胸脘滿悶。配伍紫蘇、陳皮。
5、明目:維生素A對眼睛的發(fā)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成視網(wǎng)膜視桿細胞感光物質(zhì)。提高眼睛的抗病能力和預防夜盲。
6、其他功效:治鼻淵,??膳湄i膽汁等同用。
食用方法
藿香不僅能泡茶,入藥,還能做菜,記憶中有一道叫藿香魚兒的小吃 就是將豆沙用藿香葉裹住,再放入油中炸制的,而在南通的其他地方,好像也還有用藿香做的甜點。沒有人特意去種藿香,它就生長在小鎮(zhèn)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雖不起眼,卻又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在炎炎夏日泡上一杯藿香茶 不僅清涼解暑、還能芳香化濕 和胃止嘔 治療頭昏胸悶 食欲不振。采幾片藿香葉,以沸水沖泡,一股特有的清香擁入鼻腔、隨之茶水也開始慢慢地透出淡綠色,甚是好看。
每到夏天,很多的家庭都會準備一些藿香正氣液。因為藿香正氣液有很好的緩解中暑引起的身體不適的癥狀。那么,大家知道嗎,藿香正氣液的主要原材料是藿香。很多人喜歡在夏天或者是日常,泡一些藿香水喝。那么,每天喝霍香泡水有什么功效呢?下面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藿香葉泡水
在炎炎夏日泡上一杯藿香茶
不僅清涼解暑、還能芳香化濕 和胃止嘔 治療頭昏胸悶 食欲不振。采幾片藿香葉,以沸水沖泡,一股特有的清香擁入鼻腔、隨之茶水也開始慢慢地透出淡綠色,甚是好看。
藿香不僅能泡茶,入藥,還能做菜,記憶中有一道叫藿香魚兒的小吃
就是將豆沙用藿香葉裹住,再放入油中炸制的,而在南通的其他地方,好像也還有用藿香做的甜點。沒有人特意去種藿香,它就生長在小鎮(zhèn)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雖不起眼,卻又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藿香是一種草本植物,它的草部分可以入藥,而且它的果實是可以用來制作香料的,而且它的葉與莖含有著具有揮發(fā)性的芳香油,香味無比。所以它也可以作為香料。下面就來了解一下藿香葉的功效與作用。
1、化濕脾、理氣和胃: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初起。若濕阻中焦、脘悶納呆者,與佩蘭等同用,若濕溫初起,可配薄荷、茵陳、黃芩等同用。
2、止嘔止瀉:用于嘔吐、泄瀉等。若感受穢濁、嘔吐泄瀉之癥,可配蘇葉、半夏、厚樸、陳皮等同用,若胃寒嘔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濕熱者,可配黃蓮、竹茹,脾胃虛弱者,可配黨參、甘草,妊娠嘔吐,可配砂仁同用。
3、祛暑: 用于暑濕癥。其治暑濕,不論偏寒、偏熱,都可應用,臨床經(jīng)常與佩蘭配伍同用。
4、發(fā)汗解表:用于發(fā)熱惡寒、惡寒發(fā)熱、胸脘滿悶。配伍紫蘇、陳皮。
5、明目:維生素A對眼睛的發(fā)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成視網(wǎng)膜視桿細胞感光物質(zhì)。提高眼睛的抗病能力和預防夜盲。
6、其他功效:治鼻淵,??膳湄i膽汁等同用。
石斛主要是產(chǎn)自廣東安徽等地,野生的石斛比較多,而且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石斛麥東茶能夠健脾養(yǎng)胃,石斛也可以用來煲湯喝,家里來客人了,做一道石斛煲雞湯,絕對能夠博得很多人的贊賞。蟲草花石斛湯價值堪比中藥,不過喝起來很美味,下面介紹下蟲草石斛湯的做法:
用法:
1,石斛麥冬茶:石斛、麥冬、谷芽各10g。沸水浸泡,代茶飲。
本方以石斛、麥冬養(yǎng)陰清熱、益胃生津,谷芽消食和中。用于陰虛胃熱,嘔逆少食,咽干口渴,舌光少苔。
2,石斛蔗漿飲:石斛30g,甘蔗500g。石斛煎水取汁;甘蔗去皮,切碎略搗,絞取汁液。兩汁混合。頻頻飲用。
本方以石斛養(yǎng)陰清熱、益胃生津,甘蔗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用于熱傷津液,煩熱口渴,舌紅少苔。
3,石斛杞菊湯:石斛、枸杞子、女貞子各15g,菊花10g。煎湯飲。
本方以石斛、菊花養(yǎng)陰清熱、明目,枸杞子、女貞子補養(yǎng)肝腎。用于肝腎陰虛,目昏眼花,視力減退。
石斛的功能與主治功能:養(yǎng)胃生津,滋陰清熱,明目,強腰
石斛的食療價值石斛的食療價值:蘭科草本植物環(huán)草石斛、馬鞭石斛等多種石斛的莖。產(chǎn)于西南和廣東、廣西、安徽等地。多在秋季采收,干燥切段,或鮮用。
清火利咽有療效 ——石斛茶
對于經(jīng)常熬夜的人來說,這道茶應該是調(diào)料身體特別好的東西,簡單而且有效,味道也很清淡沒有中藥的苦澀。方子是位學中藥制藥學的姐姐給的,所以不要擔心,和中藥扯上關(guān)系的都是正牌醫(yī)
蟲草花石斛湯
飯菜網(wǎng)原料主料:瘦肉250克輔料:蟲草花50克石斛30克百合20克麥冬10克蜜棗1個調(diào)料:鹽1小匙詳細步聚家常菜做法大全蟲草花石斛湯做法:1、將瘦肉洗凈,切成塊;將蟲草花、石斛、百合、麥冬、
益氣養(yǎng)陰——石斛老鴨蠱 【益氣養(yǎng)陰】石斛老鴨盅材料:石斛5克、鴨腿2只、火腿數(shù)片、老姜1塊、料酒1小杯、鹽1/2茶匙、清水2升。
做法:
1、石斛洗凈,用水
花旗參石斛燉烏雞湯做法:
1.洗凈宰好的烏雞,斬塊,汆水撈起;
2.花旗參片和石斛稍沖洗;
3.將煮沸的清水倒入大燉盅,放入所有材料,加蓋隔水燉兩個小時,下鹽調(diào)味即可品嘗。
功效:清熱生津,養(yǎng)陰潤肺,健脾益胃,補虛提神。
霍香是一種常見的中藥,藿香正氣水主要的藥材就是藿香,具有解暑發(fā)表的功效,在預防中暑方面的效果很好,另外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經(jīng)常和陳皮在一起配合使用,能夠達到和中止嘔、芳香理氣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和高良姜一起配合使用,在清熱解毒方面的效果也是不錯的。
作用功效:
1.發(fā)表解暑:
①用于暑月內(nèi)傷生冷、外感風寒,癥見寒熱頭痛,胸悶,腹脹嘔惡,便溏等,常與蘇葉、半夏、厚樸、大腹皮、茯苓等同用,如藿香正氣散。
②用于夏季傷暑,癥見頭昏胸悶,惡心,口中黏膩,不欲飲食等,可與佩蘭、薄荷同用。
2.化濕止嘔:
①用于寒濕內(nèi)遏,癥見腹脹嘔吐,可與茯苓、半夏、陳皮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湯。
②用于濕溫病體倦胸悶,可與半夏、厚樸、杏仁等同用,如藿樸夏苓湯;若偏氣虛者,可配黨參、白術(shù),偏熱者可配黃連;若孕婦胎氣不安、嘔吐酸水,可與砂仁、香附配用。
3.行氣止痛:
用于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可與厚樸、砂仁、陳皮、木香、枳實等同用。
【配伍應用】
1.配陳皮:
芳香理氣、和中止嘔。陳皮辛苦溫,理氣健脾,溫化濕濁;藿香辛溫香,理氣和中、辟穢止嘔。二藥合伍,辛開苦降,相須相使,共奏辛香行氣、和中止嘔之功,善治外感暑濕、內(nèi)傷濕滯之脾胃運化失常諸證。
2.配高良姜:
除瘴截瘧。高良姜辛熱,《綱目》謂其“破冷癖、除瘴瘧”;藿香辛溫,《本草述》言其“治山嵐瘴氣、寒熱作瘧”。二藥相合,溫中散寒、除瘴截瘧。如藿香散,即以此二藥為方,善治瘧疾。
藿香這種東西是可以起到清理腸胃以及促進消化的,還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對于腹痛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在肚子痛的時候服藥藿香丸是可以治療病情的。對于藿香的藥用價值,除了治療腸胃疾病,還可以抑制腸胃細菌的滋生以及提高白細胞的數(shù)量,對于改善身體的素質(zhì)是很好的。
利胃腸、助消化:藿香作為中藥材的一種,我們能夠通過服用藿香來促進腸胃健康,而且由于藿香中含有的揮發(fā)油具有促進胃液分泌、解痙止痛的功效,并對小腸的蠕動功能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的作用。因此,人們常吃藿香可利胃腸、助消化,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促進腸胃健康,效果非常不錯。
解表抗菌消炎:同時我們藿香有擴張微血管、輕度發(fā)汗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起到消炎的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療外感表征。此外,藿香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及常見的致病真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在平時可以通過服用藿香來增強免疫力。
使白細胞增多、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而且由于藿香中具有的甲基胡椒酚和茴香腦具有使白細胞增多、解痙的功效,所以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改善身體素質(zhì),同時有效的幫助我們增強身體免疫力。因此,腫瘤患者、長期接觸放射線的人或因藥物所致的低白細胞血癥患者長期服用藿香可起到增加白細胞、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選擇服用藿香很不錯,大家完全可以通過服用藿香來起到養(yǎng)生的作用,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促進腸胃健康,而且還能增強我們身體免疫力,所以在平時就不能錯過藿香,是非常不錯的一種中藥材選擇,對我們有很大幫助。
生活當中不同的藥材有不同的用處,這個大家是要知道的,羊霍葉在平時的用途范圍,主要是針對一些身體患有風濕疾病,腎陽虛弱,筋骨不強的人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同時能提高個人的身體體質(zhì),關(guān)于食用的方法也有很多類型。
別名: 羊藿葉,仙靈脾,別名: 羊藿葉,仙靈 三枝九葉草,剛前,干雞筋,鐵菱角
拉丁名稱: HERBA EpIMEDII
類別: 全草類
本品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葉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 Et 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 S. Ying、或朝鮮淫羊藿Epimedium koreaum Nakai 的干燥地上部分。
產(chǎn)地: 淫羊藿:生于山野竹林下,山路旁石縫中。主產(chǎn)湖北、四川、浙江。
藥材性狀: 大葉淫羊藿:莖細圓柱形,長約20cm,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具光澤。莖生葉對生,二回三出復葉;小葉片卵圓形,長3至8cm,寬2至6cm;先端微尖,頂生小葉基部心形,兩側(cè)小葉較小,偏心形,外側(cè)較大,呈耳狀,邊緣具黃色刺毛狀細鋸齒;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灰綠色,主脈7至9條,基部有稀疏細長毛,細脈兩面突起,網(wǎng)脈明顯;小葉柄長1至5cm。葉片近革質(zhì)。無臭,味微苦。
箭葉淫羊藿: 為一回三出復葉,小葉長卵形,長4--12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極尖或漸尖成細長尖頭,兩側(cè)小葉基部外側(cè)呈箭形,葉呈革質(zhì)。
小葉淫羊藿:小葉較大長4--10厘米,寬3。5--7厘米,先端長尖,葉片較薄。
采收加工: 夏、秋間莖葉茂盛時采割,除去粗梗及雜質(zhì),曬干或陰干。切絲生用或羊脂油(煉油)炙用。
功效: 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
應用: 用于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癥。
用法與用量: 煎服,5--10g。亦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洋霍原產(chǎn)于東北,因為經(jīng)過人工的培育和采摘,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全國各地,經(jīng)過采摘和加工后做成的中藥,可以用來滋補腎陽,調(diào)節(jié)很多男性出現(xiàn)的陽痿遺精,風濕麻痹,更年期高血壓,關(guān)節(jié)炎綜合征,同時也能治療因為寒氣侵入,導致四肢麻木,對身體大有功效。
主產(chǎn)于東北。
功效[1] 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于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
1. 用于腎虛陽痿、遺精早泄、腰膝痿軟、肢冷畏寒。治陽痿遺泄,可配仙茅、山萸肉、肉蓯蓉等品;治腰膝痿軟,可配杜仲,巴戟天、狗脊等品。
2. 用于寒濕痹痛或四肢拘攣麻木。治風濕痹痛偏于寒濕者,以及四肢麻木不仁或筋骨拘攣等,可與威靈仙、巴戟天、肉桂、當歸、川芎等配伍。
作用1、治療小兒麻痹癥 :取淫羊藿、桑寄生等量,制成每2毫升含生藥各1克的注射液。急性期以肌肉注射為主,配合穴位注射。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連續(xù)20天。恢復期及后遺癥期以穴位注射為主,配合肌肉注射。穴位注射按常規(guī)取穴,每穴注射1~2毫升,隔日1次,連續(xù)20天,休息半月再繼續(xù)治療。治療各期小兒麻痹癥共246例,其中急性期患者34例,痊愈8例,基本痊愈16例,顯著有效7例,有效2例,無效1例;恢復期患者43例,痊愈21例,有效15例,進步5例,無效2例;后遺癥期患者共169例,痊愈及基本痊愈9例,顯著有效及有效129例,無效31例。據(jù)觀察,本品對急性期及剛進入恢復期的病例療效顯著,恢復較快。對后遺癥期也有一定效果,用藥后患肢普遍有發(fā)熱、有勁等感覺,有效病例可見肌肉逐漸恢復,患肢增粗;其中以一下肢麻痹者療效較好,上肢麻痹及年齡較大者療效較差。用藥后除有口干現(xiàn)象外,未見其它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