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香的藥用價值_零陵香的副作用
養(yǎng)生零食。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零陵香的藥用價值_零陵香的副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零陵香的藥用價值
零陵香之名始載于《嘉佑本草》,即《名醫(yī)別錄》之薰草。宋《圖經(jīng)本草》載:“零陵香,今湖、嶺諸州皆有之,多生下濕地。葉如麻,兩兩相對,莖方氣如蘼蕪,常以七月中旬開花,至香,古所謂熏草也,或云,薰草亦此也”。在中國古代零陵香很早就被當作香料使用了,它的香味充滿了回憶味道,聞起來就好像置身于艷陽天下的花香田野。
性味:辛甘,溫。
歸經(jīng):入肺。
功能主治祛風寒,辟穢濁。治傷寒、感冒頭痛,胸腹脹滿,下利,遺精,鼻塞,牙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摻或煎水含漱。
零陵香的副作用
不宜過量,否則會令人氣喘;孕婦忌用。
零陵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醫(yī)學記載:
1、異名:熏草(《山海經(jīng)》),燕草(《南越志》),蕙草(《別錄》),香草(《開寶本草》),鈴鈴香、鈴子香(《夢溪筆談》),黃零草(《庚辛玉冊》),熏香(《本草求真》),陵草(《中藥材手冊》)。
2、功效:祛風寒,辟穢濁。治傷寒、感冒頭痛,胸腹脹滿,下利,遺精,鼻塞,牙痛。
2.1、《別錄》:“主明目止淚,療泄精,去臭惡氣,傷寒頭痛,上氣,腰痛?!?/p>
2.2、《藥性論》:“能治鼻中息肉、鼻齆?!?/p>
2.3、《海藥本草》:“主風邪沖心,牙車腫痛,虛勞疳匿,凡是齒煮,煎含良?!?/p>
2.4、《日華于本草》:“治血氣腹脹,酒煎服。”
2.5、《開寶本草》:“主惡氣疰,心腹痛滿,下氣,和諸香作湯丸用之?!?/p>
2.6、《廣西中藥志》:“散風寒,辟瘟疫嵐瘴。治時邪感冒頭痛?!?/p>
附方:
1、治傷寒,除熱,止下利:蕙草二兩,黃連四兩,當歸二兩。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得二升,適寒溫,飲五合,日三。忌豬肉、冷水等物。(《范汪方》蕙草湯)。
2、治傷寒狐惑食肛者:蕙草、黃連各四兩。細切,以白酸漿一斗,漬一宿,煮取一升,分三服。(《小品方》)。
3、治五色諸痢:零陵香草(去根,以鹽、酒浸半月,炒干),每兩入廣木香一錢半,為末。里急腹痛者,用冷水服一錢半,通了三、四次,用熱米飲服一錢半,止痢。只忌生梨一味。(《瀕湖集簡方》返魂丹)。
4、治夢失精:熏草,人參、干地黃、白術(shù)、芍藥各三兩,茯神、桂心、甘草(炙)各二兩,大棗十二枚(擘)。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為二服,每服如人行四、五里。一方又有茯苓三兩。忌桃、李、雀肉、大酢、海藻、菘菜、生蔥。(《小品方》熏草湯)。
5、治牙疼:零陵香(凈洗,軟火炙燥),蓽撥(洗,銼碎,火杴上炒燥)。上二味等分為末,先以炭一塊為細末,揩痛處,連牙床并揩凈,以藥擦痛處,老人風蚛牙疼,小兒疳牙走馬疳等,悉治之。(《百一選方》立效散)。
6、治頭風白屑:零陵香、白芷等分。水煎汁,入雞子白攪勻,敷數(shù)十次,終身不生。(《圣惠方》)。
7、治頭風旋運,痰逆惡心,懶食:真零陵香、藿香葉、莎草根(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下,日三服。(《本事方》)。
8、治小兒頭熱,鼻塞不通:羊髓三兩,熏草一兩(銼)。上藥,于銚子中,慢火上熬成膏,去滓,入瓷器內(nèi)貯之,日三、四上,以膏摩背。(《圣惠方》)。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龍腦香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開竅醒神、散熱止痛、明目去翳、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目赤翳膜、喉痹、口瘡、癰腫、痔瘡、蟯蟲病等。
2、用于病癥
可用于閉證神昏、用于目赤腫痛,喉痹口瘡、用于瘡瘍腫痛,潰后不斂、心絞痛等。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入丸、散,0.15-0.3g,不入煎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吹、搽,或點,或調(diào)敷。
龍腦香的副作用
1、副作用
龍腦香性涼,過量服用可能帶來副作用。用量過大時使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可見肝、脾大,可使中樞神經(jīng)興奮,引起驚厥、意識喪失、痙攣,嚴重時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常量可出現(xiàn)皮疹、全身起風團塊、陰囊和口唇部瘙癢、心慌、胸悶、喉頭水腫、呼吸急促等。
2、人群禁忌
陰虛陽亢、小兒慢涼、脾虛肚瀉、肝腎虛虧者、目疾者忌服,氣血虛者忌服,孕婦慎服。
3、飲食禁忌
使用之前一定要看清楚用法用量。合成龍腦香的毒性較大,可能與其含有半數(shù)致死量較小的異龍腦有關(guān)。
龍腦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藥劑藥方
(1)冰硼散 冰片50g,硼砂(炒)500g,朱砂60g,玄明粉500g。以上四味,朱砂水壓或粉碎成極細粉,硼砂粉碎成細粉;將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及玄明粉配料,過篩,混勻,即得。本品為粉紅色的粉末,氣芳香,味辛涼。
(2)冰膽滴眼劑 冰片1g,新鮮豬膽汁50ml。將冰片研末,入豬膽汁內(nèi)溶解濾過,裝入清潔瓶中高壓消毒滅菌即成2%冰膽滴眼劑。本品用于細菌性角膜潰瘍。使用時用消毒滴管吸藥滴眼,每次1-2滴,每日4-6次。
2、附方偏方
(1)目翳。用龍腦末一兩,每天點眼三至五次。
(2)風熱上攻頭目。用龍腦末半兩、南蓬砂一兩,頻繁兩鼻孔中。
(3)頭腦疼痛。用龍腦香一錢,卷紙中作成捻子,燒煙熏鼻,吐出痰涎好愈。
(4)風熱喉痹。用燈心一錢、黃蘗五分,并燒存性,白礬七分(煅過)、龍腦香三分,共研為末。每服一、二分,吹入喉中患處,有奇效。
(5)中風牙閉。用龍腦香、天南星等分,每服二、三分,擦牙二、三十遍,口即可開。
(6)牙齒疼痛。用龍腦香、朱砂各少許擦牙,痛即止。
(7)內(nèi)外痔瘡。用龍腦香一、二分,加蔥汁化勻涂搽。
3、書籍記載
“龍腦香,其香為百藥之冠。凡香氣之甚者,其性必溫熱,李珣言溫,元素言熱是矣。氣芳烈,味大辛,陽中之陽,升也散也,性善走竄開竅,無往不達,芳香之氣,能辟一切邪惡,辛熱之性,能散一切風濕,故主心腹邪氣及風濕積聚也。耳聾者竅閉也,開竅則耳自聰;目赤膚翳者,火熱甚也,辛溫主散,能引火熱之氣自外而出,則目自明,赤痛膚翳自去,此從治之法也?!秳e錄》又主婦人難產(chǎn)者取其善走,開通關(guān)竅之力耳?!?《本草經(jīng)疏》)
甲香的藥用價值
甲香別名水云母、海月、催生子(出自《中藥志》),為蠑螺科動物蠑螺及其近緣動物的厴。其在廣東、廣西、四川、甘肅、陜西、吉林、遼寧,黑龍江、內(nèi)蒙古、湖北、湖南、江西、山西以及天律、武漢等地均作云母用。
功能主治
和氣清神,清熱利濕,理氣止瀉,解毒消瘡。主要作用于脘腹?jié)M痛、痢疾、淋病、下淋痔瘺、疥癬、頭癬、甲疽、高血壓、頭痛、頭瘡等癥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15g;磨水沖服,3-9g。外用:適量,煅研末撒或調(diào)敷。
藥理作用
甲香含多種胺類,肉及卵巢中含胍基丁胺、甲基胍、氯化碘甲基三甲胺,其中亞硝化的甲基胍類具有強的誘變及致癌作用。
甲香的副作用
甲香沒有特殊的副作用,但使用時仍需謹遵醫(yī)囑。
甲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藥劑藥方
1、甲香散:主治射工毒腫生瘡。
甲香1兩,犀角屑1兩,射干1兩,木香1兩,熏陸香1兩,丁香1兩,黃連1兩,川升麻1兩,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牡蠣1兩(燒為粉),羚羊角屑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黃芩1兩,黃柏1兩(銼),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
2、甲煎唇脂:主治唇裂口臭。
甘松香5兩,艾納香1兩,苜蓿香1兩,茅香1兩,藿香3兩,零陵香4兩。
3、甲煎口脂:主治唇白無血色及口臭。
沉香6兩,甲香6兩,丁香6兩,麝香6兩,檀香6兩,蘇合香6兩,熏陸香6兩,零陵香6兩,白膠香6兩,藿香6兩,甘松香6兩,澤蘭6兩。
4、五香膏:主治頭風及頭皮瘙癢。
霍香、甘松香、甲香(炙)雞舌香、附子(炮)續(xù)斷、烏喙(炮)各37.5克,澤蘭、防風、細辛、白術(shù)各30克,白芷、松葉、莽草各53克,柏葉60克(炙),大皂莢2寸(炙),甘草23克(炙),豬膏2.5千克。
附方偏方
1、治脘腹?jié)M痛、濕熱瀉痢、熱淋 。煎服,5~15g。
2、治頭瘡、甲疽、痔瘺、疥癬、毒蟲咬傷。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敷。
書籍記載
1、《唐本草》:甲香,生南海,蠡大如小拳,青黃色,長四、五寸,取厴燒灰用之,南人亦煮其肉啖,亦無損益也。
2、《本草圖經(jīng)》:甲香,生南海,今嶺外、閩中近海州郡及明州皆有之,海蠡之掩也。
3、《唐本草》:“味咸,平,無毒。”
4、《唐本草》:“主心腹?jié)M痛,氣急,止痢,下淋?!?/p>
5、《本草拾遺》:“主甲疽,瘺瘡,蛇蝎蜂螫,疥癬,頭瘡,嚵瘡。”
6、《海藥本草》:“和氣清神,主腸風痿痔。”
7、《雷公炮炙論》:“凡使(甲香)須用生茅香、皂角二味煮半日,卻漉出,于石臼中搗,用馬尾篩篩過用之。”
8、《經(jīng)驗方》:“甲香修制法,不限多少,先用黃土泥水煮一日,以溫水浴過,次用米泔或灰汁煮一日,依前浴過后用蜜酒煮一日,又浴過,煿干任用?!?/p>
山香的藥用價值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山香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山香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山香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認識。
別名毛老虎、山薄荷、假藿香,唇形科山香屬植物 山香 Hyptis suaveolens (L.)poir.,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收,陰干或鮮用。
性味:辛、苦,平。
山香的功效:
山香為唇形科山香屬植物山香,以全草入藥。別名:山薄荷,毛老虎,蛇百子,毛射香,藥黃草,假藿香,臭草,狛骨消。內(nèi)服或外用,有疏風利濕,行氣散瘀的功效。治赤白痢、乳腺炎、癰疽、感冒發(fā)燒、頭痛、胃腸漲氣、風濕骨痛、娛蚣及蛇咬傷、刀傷出血、跌打腫痛、爛瘡、皮膚搔癢、皮炎及濕疹等癥。
別名:毛老虎、山薄荷、假藿香
來源:唇形科山香屬植物山香,以全草入藥。
性味歸經(jīng):辛、苦,平。
功效:疏風利濕,行氣散瘀。
主治:用于感冒頭痛,胃腸炎,痢疾,腹脹;外用治跌打腫痛,創(chuàng)傷出血,癰腫瘡毒,蟲蛇咬傷,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或煎水洗。
山香的作用:
山香治感冒:山香15g,木蝴蝶1.5g,葫蘆茶、積雪草、地膽頭各9g,大風艾6g。加水煎煮濃縮成200ml,每服100ml,每日2次。
山香的副作用
暫無記載。
山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治泄瀉、痢疾:山香圓一至二兩,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2、治婦女血崩:山香圓四兩,桂圓一兩,水煎服?!墩憬炷可剿幹仓尽?/p>
3、治外傷腫痛:鮮山香圓和酒搗爛,烘熱敷患處?!墩憬炷可剿幹仓尽?/p>
4、治產(chǎn)褥熱:山香圓、白英各三錢,梵天花五錢,羊耳菊、蛇莓各二錢。用酒、水各半煎,加紅糖一兩沖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治風濕腰痛,產(chǎn)后傷風:山香圓一至三兩。水煎調(diào)酒服。(《福建中草藥》)
6、治偏頭痛:山香圓、雞兒腸、金銀花根、單葉鐵線蓮各五錢,黃酒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7、治關(guān)節(jié)或肌肉風痛:山香圓三兩,煎服?!墩憬耖g常用草藥》
8、治跌打損傷、筋骨痛:山香圓五錢,水煎服?!墩憬耖g常用草藥》
9、治脾臟腫大,根煲豬脾臟?!墩憬耖g常用草藥》
女兒香的藥用價值
中醫(yī)大夫用沉香組方治療病癥,沉香對於強化心臟及神經(jīng)具有療效,知名的良藥「救心」中就含有沉香。沉香能幫助睡眠、養(yǎng)顏美容、消脹氣、排宿便、去油脂,有很好的提陽功效。沉香主治:嘔吐呃逆,心腹痛,大腸氣滯,腰膝虛冷,胸膈痞塞,氣喘等。被用于消化、呼吸、心腦血管、風濕、腫瘤以及外、婦、兒、男、五官、皮膚等科的疾病,還用于芳香療法和燃香法。尤其對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沉香的應用非常廣泛,大部分藥都用沉香。目前,以沉香組方配伍的中成藥尚有160多種,如沉香化滯丸、沉香養(yǎng)胃丸、沉香化氣丸、八味沉香片等。
中國沉香的藥用價值極高,是我國沿用歷史悠久的珍貴中藥。《本草綱目》中記載:“沉香,氣味辛,微溫,無毒。主治:風水毒腫,去惡氣;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邪鬼疰氣,清人神;調(diào)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止轉(zhuǎn)筋吐瀉冷氣,破癥癖,冷風麻痹,骨節(jié)不任,風濕皮膚瘙癢,氣痢;補脾胃,益氣和神。治氣逆喘急,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沉香在民間應用:通便排毒、助睡眠、清人神、降糖、降脂、益氣益精。近代臨床試驗研究表明,沉香是胃癌特效藥和很好的鎮(zhèn)痛藥。自古以來,沉香通常被加工成傳統(tǒng)中藥飲片,如:沉香粉、沉香飲片、沉香曲等。
現(xiàn)代研究證明沉香在藥理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國產(chǎn)沉香煎劑對人型結(jié)核桿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對傷寒和福氏痢疾桿菌,亦有強烈抗菌作用。
2、沉香揮發(fā)油成份有麻醉、止痛、肌松作用。
3、沉香有鎮(zhèn)靜、止喘作用。
4、沉香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
5、沉香有降壓作用。
6、沉香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
7、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沉香還有明顯的抗癌作用。
女兒香的副作用
陰虧火旺,氣虛下陷者慎服。
1、《本草經(jīng)疏》:“中氣虛,氣不歸元者忌之;心經(jīng)有實邪者忌之;非命門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藥用?!?/p>
2、《本草匯言》:“陰虛氣逆上者切忌?!?/p>
3、《本經(jīng)逢原》:“氣虛下陷人,不可多服?!?/p>
4、《本草從新》:“陰虧火旺者,切勿沾唇。”
女兒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本草新編》:“沉香,溫腎而又通心,用黃連、肉桂以交心腎者,不若用沉香更為省事,一藥而兩用之也。但用之以交心腎,須用之一錢為妙,不必水磨,切片為末,調(diào)入于心腎補藥中同服可也?!?/p>
《本草再新》:“沉香治肝郁,降肝氣,和脾胃,消濕氣,利水開竅?!?/p>
《醫(yī)林纂要》:“堅腎,補命門,溫中、燥脾濕,瀉心、降逆氣,凡一切不調(diào)之氣皆能調(diào)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惡冷風寒痹。
1、治陰虛腎氣不歸原:沉香磨汁數(shù)分,以麥門冬、懷熟地各三錢,茯苓、山藥、山茱萸肉各二錢,牡丹皮、澤瀉、廣陳皮各一錢。水煎,和沉香汁服。(《本草匯言》)
2、治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jīng),咳嗽短氣,腹脅脹,小便不利:沉香一錢,烏藥三錢,茯苓、陳皮、澤瀉、香附子各半兩,麝香半錢。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雞峰普濟方》沉香丸)
3、治大腸氣滯,虛閉不行:沉香磨汁八分,以當歸、枳殼、杏仁泥、肉蓯蓉各三錢,紫菀一兩,水煎,和沉香汁服。(《方脈正宗》)
4、治胸中痰熱,積年痰火,無血者:半夏曲八兩(用姜汁一小杯、竹瀝一大盞制),黃連二兩(姜汁炒),木香一兩,沉香二兩。為細末,甘草湯泛為丸。空心淡姜湯下二錢。(《張氏醫(yī)通》沉香化痰丸)
隔山香的藥用價值
別名有檸檬香堿草、前胡、正香前胡、九步香、山竹青、野茴香、土柴胡、枸櫞當歸、九步香、野茴香等。
功用主治:用于胃痛,腹痛,心絞痛,頭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疝痛,支氣管炎,肝硬化腹水,閉經(jīng),阿米巴痢疾,腮腺炎,毒蛇咬傷。疏風清熱,活血散瘀,行氣止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根,煎湯,6-15g;或研末、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藥理作用:
1、鎮(zhèn)咳、祛痰及抗炎作用。隔山香蒸餾液對氨水所致豚鼠咳嗽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可促進小鼠支氣管排出酚紅,表明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對大鼠足腫脹炎癥的抑制率,與0.25%地塞米松相近。
2、對平滑肌的作用。從隔山香根乙醚提取物中分得的結(jié)晶異蒔蘿腦,用吐溫-80配制成混懸液,發(fā)現(xiàn)對離體兔腸、豚鼠氣管、兔主動脈條均有一定解痙作用,同時也能抑制在位小腸蠕動。
3、抗菌作用。體外抑菌試驗,隔山香蒸餾液對甲、乙型鏈球菌、流感村菌及肺炎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隔山香的副作用
尚不明確。
隔山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書籍記載:
1、《廣西藥植名錄》 :“全株:滋補強壯,法風行氣。治肺癆,肚痛,心氣痛,瘧疾,痢疾,跌打,閉經(jīng)?!?/p>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根,活血散瘀,行氣止痛,止咳除痰。治心絞痛,胃痛,慢性咳嗽,毒蛇咬傷?!?/p>
3、《江西草藥》 :“根:清熱解毒,止咳止血。治白帶?!?/p>
4、《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根:發(fā)汗退熱?!?/p>
5、《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根:驅(qū)風消腫,活血散瘀,化氣止痛。主治胃痛,咯血,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痛,寒性膿瘍,慢性骨髓炎,腹痛?!?/p>
6、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苦,微溫。”
7、《江西草藥》:“性平,味甘微苦?!?/p>
8、《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微辛,平,無毒?!?/p>
選方:
1、治感冒 :巖風根五錢,紫蘇葉二錢,生姜三片。水煎服。或用巖風花莖三至五錢,水煎服。
2、治咳嗽多痰 :巖風根五錢。水煎服。
3、治風熱咳嗽 :隔山香根五錢。水煎服。
4、治咳血 :隔山香根三錢,接骨金粟蘭根二錢,雪見草三錢,六月雪二錢。水煎服,紅糖、米酒為引。
郁金香的藥用價值
郁金香,中藥名。又名郁草、郁金。為百合科植物郁金香的花。鱗莖皮紙質(zhì),內(nèi)面頂端和基部有少數(shù)伏毛。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味漤斏?大型而艷麗;花被片紅色或雜有白色和黃色,有時為白色或黃色,長5-7厘米,寬2-4厘米。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ㄆ?-5月。我國引種栽培。原產(chǎn)歐洲。
1、功能主治:
具有化濕辟穢之功效。常用于脾胃濕濁,胸脘滿悶,嘔逆腹痛,口臭苔膩。
2、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g。外用:適量,泡水漱口。
3、藥理作用:
郁金香甙A、B、C對枯草桿菌有抑制作用。郁金香汁通過陽離子及陰離子交換樹脂后,金黃色葡萄球菌仍有抗菌作用。莖和葉的酒精提取液,對Bacillus cereus mycoides有抗菌作用,其活性成分中含多種氨基酸。
4、臨床應用:
(1)、用於氣滯血瘀的胸、脅、腹痛。
郁金味辛能散布能行,既能活血,又能行氣解郁而達止痛之獨立自主。
(2)、用於熱病神昏,癲癎痰閉之癥。
郁金辛散苦泄,能解郁開竅,且其性寒,兼有清心之功。
(3)、用於肝膽濕熱癥。
郁金性寒入肝膽經(jīng),能清熱利膽退黃。
(4)、用於吐血、衄血及婦女倒經(jīng)等氣火上逆之出血癥。
郁金味苦而性寒,能順氣降火而涼血止血。
郁金香的副作用
無毒。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忌服,孕婦慎服。
郁金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配方附方:
(1)、治心腹惡氣、嘔逆、腹痛:郁金香、檀香、丁香各1.5g,藿香9g,木香、寇仁各5g,甘草、砂仁各3g,水煎服。(《中國花膳與花療》)
(2)、治風痰:郁金一分,藜蘆十分。各為末,和令勻。每服一字,用溫漿水一盞,先以少漿水調(diào)下,馀者水漱口都服,便以食壓之。(《經(jīng)驗后方》)
(3)、治衄血吐血:郁金為末,水服二錢,甚者再服。(《簡易方論》)
(4)、治嘔血:用韭汁、姜汁、童便磨郁金,同飲之。(《丹溪心法》)
(5)、治尿血不定:郁金一兩,搗為末,蔥白一握相和,以水一盞,煎至三合,去滓,溫服,日須三服。(《經(jīng)驗方》)
2、醫(yī)學論述:
(1)、《本草拾遺》:“主一切臭,除心腹間惡氣鬼疰,入諸香藥用之?!?/p>
(2)、《開寶本草》:“主蠱野諸毒,心氣鬼疰,鵶鶻等臭。”
(3)、《本草衍義補遺》:“治郁遏不能散?!?/p>
(4)、《《綱目》:“治血氣心腹痛,產(chǎn)后敗血沖心欲死,失心顛狂?!?/p>
排草香的藥用價值
排草香,別名排草、香排草、細梗香草、合血香、滿山香,報春花科排草屬植物細梗排草的全草,分布四川、湖北、云南、貴州、廣東、福建等地。4-5月采收,切段,曬干?!端拇ㄖ兴幹尽?“味甘,性平,無毒?!薄侗静菥V目》:“辛,溫,無毒?!敝髦戊铒L,止咳,調(diào)經(jīng)。用于感冒咳嗽,氣管炎,哮喘,月經(jīng)不調(diào),神經(jīng)衰弱。內(nèi)服,煎湯,1-3錢。臨床上用于治療水腫。取排草香根1兩(去枝梗)加水1200毫升,煎至300毫升。日服2次,每次150毫升(兒童酌減)。觀察43例,服藥后1-2天尿量迅速增加,4-5天一般水腫即基本消退。但對原發(fā)疾病仍須按病因治療及對癥處理。
排草香的副作用
副作用:副作用是藥物選擇性作用差引起的,是藥物本身所固有的作用。不管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應該在醫(yī)生、藥師的指導下使用。當用藥的時候發(fā)生的不舒服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停藥,找醫(yī)生、藥師咨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害。排草香的副作用尚不明確?;颊邆冊卺t(yī)師的指導下可以放心服用,排草香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患者信賴。但是,副作用和毒性是藥的基本屬性,任何藥都會有副作用,患者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建議患者在使用某一藥物前應先咨詢醫(yī)生的意見,而且不能長期服用同一種藥物,以免引起中毒和不良反應。
人群禁忌:孕期、哺乳期慎用。
飲食禁忌:內(nèi)服不宜過量。
排草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選方
1、治感冒,流行性感冒:細梗香草全草30g。水煎分2次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胃痛:細梗香草9g,芭蕉果(牛心子)3g,鐵馬鞕、青木香各9g,生姜3片。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書籍記載
《四川中藥志》:“味甘,性平,無毒?!?/p>
《本草綱目》:“辛,溫,無毒?!?/p>
《中國藥植志》:“治虛弱。”
《廣西植物名錄》:“益氣補虛,祛風活血。治虛弱,氣管炎,哮喘,月經(jīng)不調(diào),感冒咳嗽。”
《本草綱目》:“辟臭,祛邪惡氣。”
《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止咳,調(diào)經(jīng)。主治感冒咳嗽,氣管炎,哮喘,月經(jīng)不調(diào),神經(jīng)衰弱。”
龍涎香的藥用價值
龍涎香又名龍泄、龍涎、龍腹香、鯨涎香,是生在鯨腸內(nèi)的灰或微黑色的分泌物,從動物體內(nèi)取出時有難聞的臭氣,比重小于水,約0.7~0.9,干燥后現(xiàn)琥珀色,帶甜酸味,熔點60℃,燃燒發(fā)藍焰,可溶解于純酸中,并且有黃綠色熒光現(xiàn)象,本身并無多大香味,燃燒時香氣四溢,酷似麝香而更幽雅,熏過之物保有持久芬芳,已知成份為碳酸鈣、氯化鉀和少量氯化鐵等。龍涎香除供醫(yī)療用外,又為現(xiàn)代制造最名貴香料的原料。剛吐出的龍涎香黑而軟,氣味難聞,不過經(jīng)陽光、空氣和海水長年洗滌后會變硬、褪色并散發(fā)香氣,可用于制造香水。龍涎香亦是各類動物排泄物中最名貴的中藥,極為難得。自古以來,龍涎香就作為高級的香料使用,它的價格昂貴,差不多與黃金等價?!侗静菥V目》中記載著龍涎香可以“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龍涎香是治病和補益強壯的名貴中藥。主要活動于熱帶、更熱帶的溫暖海洋中;營一雄多雌的群居生活。分布遍及各大洋。我國東海、南海均有。
1、功能主治:
開竅化痰,活血利氣。主治神昏氣悶,心腹諸痛,消散癥結(jié),咳喘氣逆。
2、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研末,1~3分。
3、臨床應用:
用量0.3~1克,研末服。用治咳嗽、胸悶、癥瘕積聚、心腹疼痛、神昏、淋證。
4、藥用成分:
約含25%龍涎香醇?;曳种兄饕趸}6.21%、氧化鎂9.88%、五氧化二磷4.65%、二氧化硅6.02%。
5、藥理作用:
與麝香相似,小量對動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大量則表現(xiàn)抑制;對離體心臟有強心作用,對整體動物則引起血壓下降。
6、性味歸經(jīng):味甘;酸;澀;性溫。歸經(jīng)心;肝;肺;腎經(jīng)。
龍涎香的副作用
孕婦忌用。
龍涎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醫(yī)學記載:
1.1、范咸《臺灣府志》:“止心痛,助精氣。”
1.2、《綱目拾遺》:“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又廖永言:利水通淋,散癥結(jié),消氣結(jié),逐勞蟲。周曲大:能生口中津液,凡口患干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頰?!?/p>
1.3、《藥材學》:“治咳喘氣逆,神昏氣悶,心腹諸痛?!?/p>
1.4、《藥性考》:“味甘,氣腥,性澀?!?/p>
1.5、《綱目拾遺》:“氣腥,味微酸咸,無毒?!?/p>
2、藥方偏方:
治咳喘氣逆:內(nèi)服,研末,1~3分。
蜘蛛香的藥用價值
蜘蛛香,別名馬蹄香、土細辛、心葉纈草、養(yǎng)心蓮、養(yǎng)血蓮、臭藥、烏參、貓兒屎、老虎七、香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莖通常數(shù)枝叢生,密被短柔毛。根狀莖橫走,肥厚,粗大,塊狀,節(jié)間緊密,有葉柄殘基,黃褐色,有特異香氣。通常生長在河谷陰濕林下,河灘,林緣開闊地,林中,路邊草叢里,山頂草甸,山坡潮濕地。主要分布在陜西省, 甘肅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西自治區(qū), 重慶市, 四川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區(qū)。敗醬科纈草屬植物蜘蛛草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以根狀莖及根入藥。秋冬采挖,去殘葉,洗凈曬干即可。
功能主治:行氣,散寒,活血,調(diào)經(jīng)。治發(fā)痧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肺氣水腫,風寒感冒,月經(jīng)不調(diào),癆傷咳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1.5錢;或浸酒。外用:磨汁涂
蜘蛛香的副作用
陽虛氣弱及孕婦忌用。
蜘蛛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別名】 馬蹄香、土細辛、心葉纈草、養(yǎng)心蓮、養(yǎng)血蓮、臭藥、烏參、貓兒屎、老虎七、香草
【來源】 敗醬科纈草屬植物 蜘蛛草 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以 根狀莖 及根 入藥。秋冬采挖,去殘葉,洗凈曬干。
【性味】 辛、微苦,溫。
【附方】
①治發(fā)痧氣痛,跌打損傷,行血活血,筋骨痛,癆傷咳嗽,走表散寒及冷氣:蜘蛛香(一日量一錢至一兩),泡酒服。②治嘔瀉腹痛:蜘蛛香,石菖蒲根。用瓦罐燉酒服。(宜忌以下出《四川中藥志》)③治毒瘡:蜘蛛香磨醋,外擦患處。(《貴陽民間藥草》)④治胃氣痛:㈠蜘蛛香一錢。切細,開水吞服。㈡蜘蛛香三錢。煨水服。⑤治風濕麻木:蜘蛛香一兩。煨水服,并用藥渣搽患處。⑥治感冒:蜘蛛香五錢,生姜一錢。煨水服。(④方以下出《貴州草藥》)。治療手冊》)⑧治陽痿:養(yǎng)血蓮一至二兩。燉雞服。(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臨床應用】
煎湯內(nèi)服,用量3~6克,外用適量,磨汁涂。用治脘腹脹痛,食積不化,腹瀉痢疾,風濕痹痛,腰膝酸軟,失眠。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九香蟲的藥用價值
九香蟲出自《本草綱目》:九香蟲,產(chǎn)于貴州永寧衛(wèi)赤水河中。大如小指頭,狀如水,身青黑色。至冬伏于石下,至驚蟄后即飛出,不可用矣?!吨兴幋筠o典》載:九香蟲對于神經(jīng)性胃病,精神憂郁而致的心口痛,脾腎陽虛的腰膝酸軟乏力、陽萎、遺尿等癥有顯著療效。所以李時珍說它:咸溫無毒,理氣止痛,溫中壯陽,“久服益人”,“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九香蟲:是一種會飛的青黑色甲殼蟲,指甲般大小,狀如水龜。春夏季節(jié),爬在農(nóng)作物的莖葉上吸食漿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種奇臭難狀的氣體,使人避而遠之,因而落個“屁巴蟲”或“打屁蟲”的臭名。屁巴蟲含有九香蟲油,一經(jīng)炒熟之后,即是一種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藥用美食,因此,它又贏得了“九香蟲”的美稱。
藥名:九香蟲
功效分類:理氣藥;溫里藥。
科屬分類:蝽科
別名:黑兜蟲、瓜黑蝽、屁板蟲、屁巴蟲。
性味:味咸;性溫
歸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脾經(jīng)。
功能:行氣止痛;溫腎壯陽。
主治:用于脾虛氣滯,胸脘痞悶、疼痛;腎虛陽衰、腰膝酸痛、陽痿尿頻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散,0.6-1.2g。
藥材基源:為蝽科動物九香蟲的全體。
采收儲藏:春、秋季捕捉,捕后用沸水燙死,曬干或烘干。
九香蟲的副作用
【宜忌】凡陰虛內(nèi)熱者禁服。陰虛陽亢者慎服。
九香蟲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醫(yī)載】
1、《綱目》:"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壯元陽。
2、《本草新編》:"興陽益精。
3、《現(xiàn)代實用中藥》:"適用于神經(jīng)性胃痛,腰膝酸痛,胸脘郁悶,因精神不快而發(fā)胸窩滯痛等癥,配合其他強壯藥同服有效。
【選方】
1、利膈間滯氣,助肝腎虧損;九香蟲一兩(半生半熟),車前于四錢(微炒),陳皮四錢,白術(shù)五錢,杜仲八錢(酥炙)。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錢五分,鹽白湯或鹽酒送下,空心服,臨臥仍服一次。(《攝生眾妙方》烏龍丸)。
2、治胸脘脅痛:九香蟲三兩,炙全蝎二兩。研末,蜜丸,每丸一錢重。每次半丸,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七里香的藥用價值
七里香,中藥名,為為海桐花科植物臺瓊海桐根、葉。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達12m。嫩枝被銹色柔毛,老枝禿凈,皮孔不很明顯。葉簇生于枝頂,呈假輪生;葉柄長5-12mm;葉片幼嫩時紙質(zhì),兩面均被柔毛,以后變革質(zhì),光滑無毛,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4-10cm,寬3-5cm,先端鈍,或急短尖,基部下延,狹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無毛,全緣或有波狀皺折;側(cè)脈7-10對,網(wǎng)脈在背面明顯,網(wǎng)眼細小。
七里香產(chǎn)四川、湖南。七里香味酸、苦、辛,性溫,歸肝經(jīng)。具有活血消腫,解毒止痢之功效。七里香常用于治療跌打損傷,痢疾??蓛?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七里香可治感冒、頭痛、胃痛、牙痛、風濕骨痛、跌打腫痛。七里香活血化瘀。治經(jīng)閉,癥瘕,血崩,小兒疳積,腮腺炎。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調(diào)氣血,通月經(jīng)?!?/p>
2、《四川中藥志》:“行血活血。治血瘀癥瘕及崩帶?!?/p>
3、七里香可消食化積,治疳積。
4、七里香具有解毒消腫,治腮腺炎等功效。
七里香的副作用
《四川中藥志》:“孕婦忌服七里香?!?/p>
七里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七里香的醫(yī)學記載
1.1、《臺灣藥用植物志》:“七里香根,煎服治打仆傷,解渴。葉,煎服可止痢?!?/p>
1.2、《修訂增補天寶本草》:“七里香味酸辛?!?/p>
1.3、《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七里香可調(diào)氣血,通月經(jīng)?!?/p>
1.4、《四川中藥志》:“七里香性溫,味辛苦,有小毒?!?/p>
2、七里香的附方
2.1、治血瘀癥瘕:七里香、蜀羊泉、莪術(shù)、三棱。水煎服。
2.2、治小兒疳積:醉魚草根。爵床各二錢,黃麻葉一錢。燉瘦豬肉吃。
2.3、治流行性腮腺炎:醉魚草根二錢,犁頭草三錢,金銀花藤一兩,木芙蓉桿三錢,獅子草二錢。水煎,一日二次分服。
2.4、治淋巴結(jié)核:醉魚草根、夏枯草。貓爪草各五錢,鮮土三兩。水煎,一日二次分服。
2.5、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及腰痛:醉魚草根五錢,土藿香三錢,白芷六錢,佩蘭三錢,木防己一兩。水煎,一日二次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