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地風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鄙钪?,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如何避開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鉆地風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鉆地風的簡介
鉆地風,中藥名。別名追地楓、桐葉藤、全葉鉆地風、利筋藤。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鉆地風的根及莖藤。生于海拔900-1500m的山坡疏林內,以及路邊裸巖旁,常蔓延巖石上及攀緣樹木上升。鉆地風分布于西南及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活血之功效。鉆地風常用于風濕痹痛,四肢關節(jié)酸痛。
鉆地風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鉆地風治風濕腳氣,四肢關節(jié)酸痛。內服:煎湯,2~4錢;或浸酒。
2、臨床應用
2.1、《植物名實圖考》:治筋骨,行腳氣。
2.2、《藥材資料匯編》:去風濕,止痛。
2.3、《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驅風活血。治絲蟲病。
2.4、治四肢關節(jié)酸痛:鉆地風根或藤一斤半,八角楓、五加皮、丹參各半斤,白牛膝六兩,麻黃五錢。切細,入黃酒十二斤,紅糖、紅棗各一斤,裝入小壇內密封,再隔水緩火燉四小時。每天早晚空腹飲四兩左右。頭汁服完后,可再加黃酒十斤,如上法燒燉、服用。(《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鉆地風的市場信息
1、鉆地風的價格
鉆地風的價格約為暫時未知。
2、鉆地風的選購方法
鉆地風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狀,厚而寬闊,內層有網紋。以皮質松脆、不含木心、色紅棕、味清香微帶樟腦氣者為佳。落葉木質藤本,以氣根攀援,長至4m以上。葉對生;葉柄長達8cm;葉片卵圓形至闊卵圓形,長8-15cm,寬5-10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至心形,全緣或上半部疏生小齒,質厚,下面葉脈有細毛或近無毛;傘房式聚傘花序頂生;花二型;周邊為不育花,僅具1片大型葉狀萼片,狹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約4-6cm,寬約3cm,先端短尖,乳白色,老時棕色,萼片柄細弱,長2-4cm;能育花小,萼片4-5;花瓣4-5,白色;雄蕊10;花柱l。蒴果陀螺狀,長約6mm,有10肋。種子多數(shù),線形,長2-3mm,淺褐色。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狀,厚而寬闊,內層有網紋。紅棕色,味清香,微帶樟腦氣。
3、鉆地風的保存方法
鉆地風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相關閱讀
鉆地風的藥用價值
鉆地風 落葉木質藤本,以氣根攀援,長至4m以上。葉對生;葉柄長達8cm;葉片卵圓形至闊卵圓形,長8-15cm,寬5-10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至心形,全緣或上半部疏生小齒,質厚,下面葉脈有細毛或近無毛;傘房式聚傘花序頂生;花二型;周邊為不育花,僅具一片大形萼片,狹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約4-6cm,寬約3cm,先端短尖,乳白色,老時棕色,萼片柄細弱,長2-4cm;能育花小,萼片4-5;花瓣4-5,白色;雄蕊10;花柱l。蒴果陀螺狀,長約6mm,有10肋。種子多數(shù),線形,長2-3mm,淺褐色?;ㄆ?-7月,果期10-11月。
【功能主治】 舒筋活絡,祛風活血。用于風濕筋骨痛,四肢關節(jié)酸痛。
【用法用量】 3~5錢。
鉆地風的副作用
沒有明確說明
鉆地風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拼音名
Zuàn Dì Fēnɡ。
英文名
Root-bark of Chinese Hydrangeavine.
別名
追地楓、桐葉藤、全葉鉆地風、利筋藤。
來源
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鉆地風的根及莖藤。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Franch.)Oliv.[S.hydrangeoides Sieb.et Zucc.var.integrifolium Franch.]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挖取根部,剝取根皮,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00-1500m的山坡疏林內,以及路邊裸巖旁,常蔓延巖石上及攀緣樹木上升。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
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狀,厚而寬闊,內層有網紋。以皮質松脆、不含木心、色紅棕、味清香微帶樟腦氣者為佳。主產于廣西。
性味:涼;淡。
歸經:脾經。
功能主治:舒筋活絡,祛風活血。主風濕腳氣;風寒痹癥;四肢關節(jié)酸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
附方
治四肢關節(jié)酸痛:鉆地風根或藤一斤半,八角楓、五加皮、丹參各半斤,白牛膝六兩,麻黃五錢。切細,入黃酒十二斤,紅糖、紅棗各一斤,裝入小壇內密封,再隔水緩火燉四小時。每天早晚空腹飲四兩左右。頭汁服完后,可再加黃酒十斤,如上法燒燉、服用。(《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筋骨,行腳氣。
2.《藥材資料匯編》:去風濕,止痛。
3.《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驅風活血。治絲蟲病。
在聽到鉆地老鼠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以為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那種動物老鼠,其實是不對的。鉆地老鼠是一種植物的名字,鉆地老鼠也是一種有名的中藥材。這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開會的時候有很好的欣賞作用,其根也可以入藥。作為一種藥材,鉆地老鼠的功效也是非常出色的。
1、功效
鉆地老鼠的塊根可以入藥,全年可以采收。鉆地老鼠性質寒涼味甘淡,能解毒也能去除痰多,還能利尿,平時可以治療人類的痰火上攻以及五淋還有花柳白濁等多種疾病,治療時需要把曬干以后的鉆地老鼠五錢直接加清水煎制以后服用。
2.鉆藥理功效
鉆地老鼠的藥用功效特別出色,可以殺死人體中的多種病菌,像金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以及大腸桿菌等都會在入地老鼠的作用下消失,另外入地老鼠還有一些活性蛋白存在,這些物質是天然的抗病毒成分,人們食用以后有預防癌癥的功效。
3.治急性關節(jié)炎
鉆地老鼠對人類的急性關節(jié)炎有很明顯的治療作用,如果患者體質偏熱,在煎制鉆地老鼠時可以加入適量的豆腐,如果患者體質偏寒,在煎制鉆地老鼠的時候,可以加入適量的瘦肉或者豬蹄兒,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能讓關節(jié)炎引起的關節(jié)腫痛很快好轉。
4.治胃潰瘍
鉆地老鼠還能促進人體潰瘍面的愈合,平時它可以用來治療人類的胃潰瘍。治療時可以取適量的鉆地老鼠加入少量陳皮,再放入適量瘦肉,一起加清水燉制,燉好以后吃肉喝湯,每天一次,能讓胃潰瘍的癥狀很快好轉,還能有效提高人類的脾胃功能。
5.治淋濁和白帶的作用
鉆地老鼠有清熱利濕的功效,對婦性的淋濁和白帶量多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在治療時可以把鉆地老鼠的根部一百克,去掉外皮切成片狀,加入茯苓用水煎制,然后在飯前服用,每天服用兩次,連用一周的時間,病癥就能明顯減輕或者消失。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雞爪風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雞爪風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雞爪風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認識。
【別名】串珠酒餅、酒餅葉、半夜蘭
【來源】番荔枝科假鷹爪屬植物 假鷹爪 Desmos cochinchinensis Lour.,以 根 及 全株 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碎曬干。
【性味】微辛,微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健脾理氣,祛瘀止痛。用于風濕關節(jié)痛,產后風痛,產后腹痛、流血不止,痛經,胃痛,胃痛,腹脹,消化不良,腹瀉,腎炎水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搗爛加酒調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本篇文章對雞爪風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于雞爪風的相關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雞爪風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雞爪風的重要性。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見過中藥龍骨,收到龍骨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傳說中的龍吧,其實并不是,龍骨只是一些古代生物遺留下來的殘骸,從地底下被挖掘出來之后,因為里面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比較高,所以被用來當作藥材,他也又被稱作為龍骨風,那么龍骨風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百草中醫(yī)為大家介紹下中藥龍骨的功效與作用以及注意事項吧!
龍骨,別名:陸虎遺生、那伽骨、生龍骨、煅龍骨、五花龍骨、青化龍骨、花龍骨、白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龍骨后,除去泥土及雜質。五花龍骨質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氣中極易破碎,常用毛邊紙粘貼。
龍骨又稱白龍骨,陸虎遺生,那伽骨,生龍骨,煅龍骨,五花龍骨,青化龍骨,花龍骨(《別錄》)。呈骨骼狀或不規(guī)則塊狀。
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黃白色至淡棕色,多較平滑,有的具縱紋裂隙或具棕色條紋與斑點。
質硬,砸碎后,斷面不平坦,色白或黃白,有的中空。關節(jié)處膨大,斷面有蜂窩狀小孔。
吸濕力強。無臭,無味。以質硬、色白、吸濕力強者為佳。
五花龍骨又稱五色龍骨(《廣利方》)。呈圓筒狀或不規(guī)則塊狀。直徑5~25cm。
淡灰白色、淡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夾有藍灰色及紅棕色深淺粗紅不同的花紋,偶有不具花紋者。
一般表面平滑,有時外層成片剝落,不平坦,有裂隙。質較酥脆,破碎后,斷面粗糙,可見寬窄不一的同心環(huán)紋。
吸濕力強,舐之吸舌。無臭,無味。以體較輕、質酥脆、分層、有花紋、吸濕力強者為佳。
龍骨味甘、澀,性平。具有鎮(zhèn)靜,斂汗?jié)?,生肌斂瘡的功效。用于神經衰弱,心悸,失眠,多夢,自汗,盜汗,遺精,遺尿,崩漏,帶下等癥;外用治瘡瘍久潰不斂。
主要含碳酸鈣、磷酸鈣,少量鐵、鎂、鋁、鉀、鈉、氯、硫酸根等。
龍骨風的功效與作用
血鈣占人體鈣的0.1%弱,但對神經、心肌、骨骼及其它組織的影響很大。血鈣含量下降時會導致神經肌肉應激性增強,引起手足搐搦、驚厥、譫妄等;血鈣過高則引起神經癥狀或肌無力。鈣進入血液后,能促進血液凝固,并增加血管壁的致密性,以阻止白細胞及血清滲出血管外,同時又有減輕骨骼肌興奮性的作用。因此龍骨有鎮(zhèn)靜、收斂、固澀、止瀉之效。此外,缺鈣與結腸癌的發(fā)生有關。研究結果還表明,嚴重缺鈣不僅對骨骼鈣化有影響,還可發(fā)生出血和癱瘓,先是下肢癱瘓。
中藥龍骨的功效與作用
1、《藥性論》記載:龍骨逐邪氣,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膿血,女子崩中帶下,止夢泄精,夢交,治尿血,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2、《全幼心鑒》記載:龍骨治泄瀉不止:白龍骨、白石脂等分。為末,水丸梧子大。紫蘇、木瓜湯下,量大人小兒用。
龍骨風的功效與作用
3、《本草求真》記載:龍骨功與牡蠣相同,但牡蠣咸澀入腎,有軟堅化痰清熱之功,此屬甘澀入肝,有收斂止脫鎮(zhèn)驚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謂澀可止脫,龍骨牡蠣之屬。白地錦紋,舐之粘舌者佳。
4、《方脈正宗》記載:龍骨治大人、小兒一切癲狂,驚搐,風癇,神志不寧:龍骨一兩(火煅,研極細末),犀角、丹砂、琥珀、天竺黃各五錢(俱研極細末),鉤藤、懷生地、茯苓各一兩五錢(俱微炒燥,為極細末),蘇合香三錢,牛黃二錢(俱用酒溶化)。共十味,總和一處,用膽星八錢,研細末,竹瀝一碗,打糊為丸,如梧子大。大人服十丸,小兒服二、三丸,俱用生姜湯調灌。
風茅草這種東西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的,根本就沒有見過的,但其實這種植物是可以作為中藥材的,而且藥用功效是很廣泛的,但主要就是用于生產過后的女性朋友們的,如果是在生產后沒有坐好月子的話就會落下風濕疼痛的情況,這個時候就可以采用風茅草來改善自己關節(jié)疼痛的癥狀。
白茅,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莖白色,匍匐橫走,密被鱗片。稈從生,直產,圓柱形,光滑無毛,基部被多數(shù)老葉及殘留的葉鞘。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根出葉長幾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寬3-8mm,葉鞘褐色,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具短葉舌。
茅草葉的功效介紹】:茅草葉 (《重慶草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葉片,植物形態(tài)詳白茅根條。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葉和莖中得到無羈萜、山小桔萜醇及其甲醚、羊齒烯醇及其甲醚、羊齒烯酮、蘆竹素等三萜化合物。
【功用主治-茅草葉的功效】通經絡,配合風濕筋骨藥用。
【選方】①治婦女產后風濕痛:老茅草葉、石菖蒲、陳艾。
水煎外洗。
②治發(fā)風丹:茅草葉、南木葉、糠殼(炒)各一兩。
以水煎服。
(功用主治以下出《重慶草藥》)
茅草葉 (《中華本草》)
【化學成份】葉和莖中得到無羈萜(friedelin),山柑子萜醇(arborinol)及其甲醚,羊齒烯醇(fernenol)及其甲醚,山柑子萜酮(arborinone),蘆竹素(arundoin)等三萜化合物。
【性味】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風濕痹痛;皮膚風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
【臨床應用】配合風濕筋骨藥用。
圓錐花序緊縮呈穗狀,頂生,圓筒狀,長5-20cm,寬1-2.5cm;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成對排列在花序軸上,其中一小穗具較長的梗,另一小穗的梗較短;花兩性,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絲狀柔毛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風谷草這個神奇的植物,它具有很強的作用。風谷草又名風柜斗草、風鼓草;可以解酒,具有保肝、護肝的良好功效。相信大家吃藥的過程中只會知道是某種藥物起作用,卻不會知道是藥物中的那種藥材起的作用。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風谷草的作用與功效。
風谷草的作用與功效
《中藥大辭典》記載:其性涼、味酸、無毒;
功用:清肺熱,去肝炎;
《實用中草藥》記載:其性平、味甘。
風谷草功用:涼熱解毒、涼血利水,主治急性肝炎,肺熱咳嗽。據(jù)有關臨床使用報道:風谷草對急性肝炎(甲肝、乙肝急性期)療效最佳,對慢性肝炎及乙肝病毒攜帶者有效
藥用植物風谷草價值.
風谷草臨床觀察;根據(jù)使用情況表明,本品對急性肝炎(甲肝、乙肝急性期)療效最佳,對慢性肝炎及乙肝病毒攜帶者有效。急性肝炎用量宜大,堅持服用1個月,或視病情適當延長時間,慢性期及乙肝病毒攜帶者用量可小些,煎水當茶飲用3~6個月。
風谷草具清熱解毒功效,具有抗肝炎病毒和提高免疫功能;性平味酸,入肝經,可顧護肝陰,養(yǎng)肝柔肝,保護肝細胞,還有利尿退黃之功,可幫助膽紅素排泄,從而起到解毒,減輕黃疸,降低轉氨酸、恢復肝功能的作用,長期服用,無苦寒清之品損傷正氣,或苦寒敗胃之嫌,對慢病緩調而不傷正氣,風谷草治療急慢性肝炎在我區(qū)民間運用較廣,療效顯著,安全可靠。
風柜斗草具有涼血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能調節(jié)體內分泌,抑制分泌過多的油質,促進皮膚
細胞的新陳代謝,服用後對青春痘、粉刺效果奇佳。而且,風柜斗草能提高皮膚末稍血管的擴張與收縮等運動性,能促進皮膚細胞的循環(huán),防止不飽和脂肪酸變成過氧化脂質的作用,使皮膚細胞恢復年輕,有光澤、有彈性、有效的預防及治療各種黑斑、雀斑、老人斑。
風谷草能直接作用於肝細胞膜,保護肝細胞膜的完整,防止有害物質破壞肝細胞膜,并防止肝細胞之病變成壞死。同時能滲透肝細胞膜,增進肝臟的新陳代謝,使受傷的細胞復活,進而再生,而且又可恢復肝細胞內酵素的機能,增進細胞氧化作用,使肝功能各項檢驗值恢復正常。此外尚有強大的利膽作用。
對于風花菜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風花菜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風花菜的相關知識吧。
【別名】蔊菜(《黑龍江省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的鑒別及中草藥新制劑》),葉香(藏名)。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 風花菜 的 全草 。7~8月采全草,切段,曬干備用。
【原形態(tài)】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莖稍斜上,無毛或稍有毛,有分枝.基生葉多數(shù)簇生,羽狀深裂,長達12厘米,頂生裂片較大,卵形,側生裂片較小,5~8對,邊緣有鈍齒,只在葉柄和中脈疏生短毛,其他部分無毛;莖生葉互生,不分裂,披針形??偁罨ㄐ蝽斏蛞干ㄐ〕适中?,黃色;萼片長橢圓形;花瓣篦形;4強雄蕊;雌蕊1;花梗長2~3毫米。長角果圓柱狀長橢圓形,長4~6毫米,寬約2毫米,稍彎曲;果梗長2~6毫米。種子細小,卵形,稍扁平,長0.5毫米,紅黃色,有小點。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石縫、路旁、田邊、水溝潮濕地及雜草叢中。分布江蘇、山東、四川、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性味】《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苦辛,涼。"
【歸經】《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心、肝、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解毒,消腫。治黃疸,水腫,淋病,咽痛,癰腫,湯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黃疸、肝炎:風花菜配萹蓄、苦蕎葉、茵陳,煎湯服。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風花菜,了解了風花菜的效果和作用,風花菜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風花菜在養(yǎng)生學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疾病產生需要藥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藥物選擇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夠很好的治療自身疾病,就需要對癥下藥,中藥鶴虱風對治療某些疾病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種藥材。
【別名】野蘿卜(《分類草藥性》),山蘿卜(《中國藥植志》)。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 野胡蘿卜 的 全草 。6~8月開花時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野胡蘿卜(《救荒本草》)
【生境分布】生長于路旁、山溝、溪邊、荒地等處。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化學成份】根富含胡蘿卜素,并含揮發(fā)油。揮發(fā)油中主成分為蒎烯、檸檬烯、胡蘿卜醇、胡蘿卜次醇、細辛醚、細辛醛等。根中尚含胡蘿卜酸。葉含多量胡蘿卜素,可作為制取胡蘿卜素的原料;尚含胡蘿卜堿、吡咯烷?;ê借头?3-葡萄糖甙、山柰酚-3-_二葡萄糖甙、芹菜素葡萄糖甙。又含大量蘋果酸。
【藥理作用】胡蘿卜堿及吡咯烷,無甚生理作用。胡蘿卜素即維生素A元等,有營養(yǎng)價值,食入過多含胡蘿卜素的植物,可發(fā)生所謂胡蘿卜素血癥,即皮膚發(fā)黃,但對人體無害。曾有人報告,其提取物能收縮子宮。
【性味】①《分類草藥性》:"有小毒。"
【功能主治】①《分類草藥性》:"殺蟲,解煙毒,消腫,消氣,化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婦女氣虛腹脹:鶴虱風、隔山撬。煎水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分類草藥性》?!毒然谋静荨罚阂昂}卜,生荒野中。苗葉似家蘿卜,俱細小,葉間攢生莖叉,梢頭開小白花,眾花攢開如蓋狀,比蛇床子花頭又大,結子比蛇床子亦大,其根比家蘿卜尤細小。
鶴虱風的功效作用等已經在上文中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鶴虱風是否還有其它的療效這個問題還需要大家進一步的去研究。
風藤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風藤的記載,風藤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小葉風繩(《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小木蓮(《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浦参? 爬藤榕 的 根、莖 。
【原形態(tài)】爬藤榕,又名:狹葉薜荔。
【生境分布】常攀援在山間樹干上、溪邊巖石上或屋墻上。分布云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等地。
【功能主治】《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風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2~3兩。
【附方】治慢性關節(jié)痛風:爬藤榕根或藤、鉆地風根、毛竹根各二至三兩,白牛膝、丹參各一至二兩。水煎,沖黃酒,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分析了風藤,知道風藤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廣泛,只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中藥的藥性,那么遇到疾病時我們才不會慌張。
接骨風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別名】冷水花、紅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基心葉冷水花的全草。
【原形態(tài)】亞灌木狀草本,莖圓柱形,光滑無毛,綠色,稍帶紫色,節(jié)明顯,老莖有一層灰色的栓皮。葉交互對生;葉柄長2-3.5cm,肉質,綠紫色;葉片長卵形,長10-15cm,寬4-6cm,先端尾尖,基部淺心形,兩面無毛,葉背有很多圓形小窩點和瘤狀鐘乳體,邊緣全緣;基出脈3條。聚傘花序腋生,花小,紅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約500m的林緣、溝谷陰濕處。
【性味】微辛;澀;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瘡癤;跌打腫痛;骨折;燒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接骨風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脆骨風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脆骨風能正確科學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為不同的藥材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別名】雞白柴、茶條樹、萬把刀、碎骨風、吊鐘花、羊脆骨
【來源】藥材基源:為鐵青樹科植物青皮木的全株。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4m。樹皮灰褐色;具短枝,新枝自去年生短枝上抽出,嫩時紅色,老枝灰褐色。葉互生;葉柄長2-3mm,紅色;葉片紙質,卵形或長卵形,長3.5-7cm,寬2-4.5cm,先端近尾狀或長尖,基部圓形,稀微凹或寬楔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干后上面黑色,下面淡黃褐色;側脈4-5對,略呈紅色?;o梗,2-9朵排成穗狀花序狀的螺旋狀聚傘花序,總花梗長1-2.5cm,紅色,果時可增長至4-5cm;花萼筒杯狀,有4-5枚小萼齒;花冠鐘形或寬鐘形,白色或淡黃色,先端具4-5枚小裂齒,外卷,雄蕊4-5,著生于花冠管上,花冠的雄蕊下部各具1束短毛;子房半埋在花盤中,下部3室、上部1室;柱頭伸出花冠管外。堅果橢圓形或長圓形,成熟時幾全部為增大成壺狀的萼筒所包圍,增大的萼筒外部紫紅色,基部為略膨大的"基座"所承托?;ㄈ~同放。花期3-5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2600m的山谷、溝邊、山坡、路旁的密林或疏林中。
【性味】甘;微澀;性平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散瘀止痛。主風濕痹痛;腰痛;產后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鮮葉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講述了脆骨風的一些食用方法等。雖然很多藥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要結合自己本身的情況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