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治肩周炎
三伏天老人如何養(yǎng)生。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有效的四季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三伏天如何治肩周炎”,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二、引起肩周炎的原因三、肩周炎的常見癥狀三伏天如何治肩周炎
1、三伏天如何治肩周炎之注意防寒保暖
肩部受涼是肩周炎的常見原因,由于寒冷濕氣侵襲機體,可引起肌肉組織和小血管收縮,組織的代謝減慢,從而產(chǎn)生較多的代謝產(chǎn)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質(zhì)聚集,使肌肉組織受刺激而發(fā)生痙攣,久則引起肌細胞的纖維樣變性,肌肉收縮功能障礙而引發(fā)各種癥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避免肩部受涼,即使現(xiàn)在是夏季,但常待在空調(diào)的環(huán)境中也同樣需要防寒保暖。
2、三伏天如何治肩周炎之加強功能鍛煉
肩周炎的鍛煉非常關(guān)鍵,要注重關(guān)節(jié)的運動,可經(jīng)常打太極拳、太極劍門球,或在家里進行雙臂懸吊,使用拉力器、啞鈴以及雙手擺動等運動但要注意運動量,以免造成肩關(guān)節(jié)及其周圍欽組織的損傷。
3、三伏天如何治肩周炎之實用妙招治療
3.1、端肩。端肩鍛煉是自治肩周炎的重點療法,能起到緩解肩痛的良效。先做左肩的端肩動作(向上聳),然后再做右肩端肩動作,左右交替進行,每次做20下以上。
3.2、爬墻。正面趴在一堵空墻上,雙臂緊貼墻上,手指帶動手臂逐漸向上做爬墻的動作。保持身體的穩(wěn)定和不動,盡量讓雙臂向上爬得高一些、更高一些,直到疼痛不能向上。只要能爭取每天都盡力讓手臂向上爬,時間長了,就能逐漸緩解肩痛。
3.3、劃圈。每隔一兩個小時,就做一下手臂劃圈的動作。上下左右方向劃圈或者前后方向都可以,順時針、逆時針交替進行。可以一手叉于腰部,另一手臂劃圈,也可兩只手臂同時劃圈。劃圈時動作一定要緩慢深長。
3.4、梳頭。雙手交替由前額、頭頂向枕后、耳后繞頭一圈,就如同做梳頭動作。每次做20下以上。也可以做抱頭動作: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交叉緊抱后腦;兩肘拉開,與身體平行;兩肘收攏,似挾頭部,反復交替至少做20下。
引起肩周炎的原因
1、許多的年輕人過分注重自己的儀表,只顧讓自己的形象好看,不注意對自己身體的保暖,就會由于冷風刺激而引發(fā)頸部肌肉痙攣、神經(jīng)水腫,從而導致頸肩部酸痛,頭頸活動受限。除了嚴寒季節(jié),炎炎夏季也要注意適當遮蓋肩部,避免空調(diào)或風扇直吹頸肩部。
2、肩關(guān)節(jié)周圍軟組織勞損或退變肩部長時間保持某一姿勢而固定不動,長期低頭工作和肩部負荷過重等均可引起肩關(guān)節(jié)周圍軟組織的慢性老損或退變。勞損或退變可引起岡上肌腱炎、肱二頭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和關(guān)節(jié)囊炎等疾病,從而引起肩關(guān)節(jié)周圍軟組織的慢性炎癥和粘連。
3、枕頭是我們睡覺時最密切的伙伴了,枕頭的高度影響我們睡覺的姿勢。俗話說“高枕無憂”,其實,過高的枕頭給頸椎造成的影響讓人非常擔憂。如果枕頭太高,就會轉(zhuǎn)變頸椎正常的生理彎曲,使得肌肉疲勞性損傷及韌帶牽拉勞損,產(chǎn)生痙攣、炎癥等,并涌現(xiàn)頸肩酸痛、手麻、頭昏等癥狀。
肩周炎的常見癥狀
1、肩部疼痛:疼痛起初時為呈陣發(fā)性慢性發(fā)作,以后肩部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呈刀割樣痛,且呈持續(xù)性。在氣候變化或勞累后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肩周炎一大特點,多數(shù)患者常訴說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cè)側(cè)臥,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guān)節(jié)活動受限:發(fā)生肩周炎時肩關(guān)節(jié)向各個方向的活動均可受限,尤其以外展、上舉、內(nèi)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于長期廢用會引起關(guān)節(jié)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于縮短的內(nèi)旋位等因素,使肩關(guān)節(jié)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guān)節(jié)外展時出現(xiàn)典型的“扛肩”現(xiàn)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guān)節(jié)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cè)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相關(guān)推薦
三伏天是一個非常熱的階段,也是陽氣非常旺的時候,三伏天想要晨練,正確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這樣才能讓身體健康,三伏天天亮的比較早,很多人就會很早起來晨練,這樣做其實不好,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三伏天如何晨練。
一、三伏天如何晨練
三伏天晨練時間不要過早,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早上植物在經(jīng)過一晚的新陳代謝以后,需要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個時候空氣并不是非常的好,在早上6點鐘之前有害物質(zhì)還是非常多的,如果這個時候進行陳列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在日出之前進行晨練,這個時候并沒有光合作用,所以沒有辦法呼吸到好的氧氣,對健康是非常不好的,想要晨練的人最好能夠選擇六點鐘以后到八點之前,這個時間段還是比較不錯的,三伏天晨練還應該及時補充水分,運動的時候水分流失很多,鈉代謝也會出現(xiàn)異常情況,還容易出現(xiàn)抽筋問題,所以好好的補充水分非常重要,應該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喝水,大概每過15分鐘就可以適當?shù)暮纫恍┧荒軌蚝忍欠趾刻叩乃?,會讓胃部的負擔變得過于嚴重,在做完運動以后補充水分也很重要。三伏天晨練運動的強度要把控好,如果運動強度沒有把控好,會出現(xiàn)中暑問題,這個時候就應該呼吸新鮮空氣,適當?shù)暮纫恍龅柠}開水,如果出現(xiàn)了嘔吐惡心等不舒服的癥狀,還應該吃一些解暑的藥物,及時到醫(yī)院檢查一下。
二、三伏天晨練注意事項
三伏天晨練服裝的選擇非常重要,應該要穿全棉質(zhì)地的衣物,這樣吸汗性透氣性會更好,不要穿深顏色的衣服,會吸收更多的熱量,讓身體覺得不舒服。三伏天晨練還應該要注意,不要用冷飲來降溫,氣溫高的情況下吃太多冷的東西,會對腸胃造成傷害,會出現(xiàn)消化不好,腹部疼痛,拉肚子等癥狀,如果情況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會引發(fā)胃潰瘍或者慢性胃炎問題出現(xiàn)。
以上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三伏天如何晨練,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也有了一定了解,三伏天晨練需要注意的事項還是非常多的,好好的鍛煉身體能夠讓抵抗能力變得更強,但是錯誤的鍛煉方法是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危害的,掌握好正確的方式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三伏天如何艾灸
1、艾灸的順序問題
總原則: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邊再右邊,先身軀后四肢。有些個別穴位會有個別順序。
2、艾灸的頻率問題
平時身體沒有病痛的話,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3-5鐘左右。如果有傷風感冒等病痛,或身體寒癥較重,可以艾灸相應的穴位,時間可以長一點,5-15分鐘都可以。無病痛的情況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3、艾灸的時間問題
原則上一天任意時間都可以艾灸,上午是艾灸的最佳時間,上午下午晚上。晚上10點后最好不好艾灸。晚上適宜養(yǎng)陰。例外:如果是治療失眠癥,臨睡前艾灸效果較好。四季中,夏季是除寒濕補陽氣冬病夏治的最好時節(jié)。
4、三伏天宜艾灸嗎
俗話說“冬養(yǎng)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冬病夏治由來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貼,還有三伏天扎針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三伏貼和三伏天拔是兩種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適合進行“夏治”的“冬病”主要適用于咳嗽、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喉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以及體虛易感冒、關(guān)節(jié)炎、慢性風濕病、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畏寒癥及慢性腸胃炎等屬于中醫(yī)脾胃虛寒類疾病。
三伏天艾灸好處是什么
輔助祛病:三伏天艾灸能夠幫助身體輔助祛病。艾灸的過程中艾火的純陽和三伏天身體散發(fā)的陽氣一起作用于身體的病灶,將體內(nèi)的風、寒、濕、毒、燥等等驅(qū)逐出體外,幫助打通身體靜脈,祛病強身。
溫腎補陽:三伏天艾灸能夠幫助溫腎補陽。艾灸可以通過局部作用身體的腎俞穴、關(guān)元穴、三陰交穴等穴位,通過溫熱刺激作用幫助補虛易損,增強身體的陽氣,補腎壯陽。
行氣活血:三伏天艾灸能夠幫助行氣活血,氣血運行能夠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艾灸通過溫熱刺激幫助溫通經(jīng)絡,促進氣血運行,幫助排出體內(nèi)的寒濕邪毒。
緩解炎癥:三伏天天氣炎熱,身上有創(chuàng)口的容易感染炎癥,通過進行艾灸能夠幫助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共鞥以及胸腺細胞的活力,增強人體細胞、體液的免疫力,防止炎癥的發(fā)生同時也能緩解炎癥。
促進消化:三伏天天氣炎熱消化系統(tǒng)作用受限,容易出現(xiàn)食欲不振的情況,通過艾灸身體穴位刺激能夠強盛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增強身體對于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
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
艾灸適宜虛證和寒證,如虛弱怕冷、久病久泄、關(guān)節(jié)冷痛、寒咳哮喘、風寒感冒等;不適合實證和熱證患者,如上火、口舌生瘡、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黃、發(fā)熱等。青壯年和男性可以多灸,婦女和兒童宜減量、少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灸。
在極度疲勞,過度饑餓、口渴,醉酒時都不宜治療,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緒不穩(wěn)定時也不宜用,否則會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常灸的穴位主要是足三里、關(guān)元和神闕,這些穴位能激發(fā)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起到保健作用。最好不要在面部、陰部施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做艾灸之前應該先請專業(yè)的醫(yī)生對于自己的體質(zhì)進行診治,針對性的制定科學的艾灸治療保健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人屬于過敏體質(zhì),做艾灸容易皮膚起紅疹,瘙癢,針對于這樣的病人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治療方法,讓身體逐漸適應之后再適當?shù)募哟髣┝?增加艾灸的次數(shù)和時間。
導讀:三伏天大家并不陌生,那如何計算三伏天呢?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不過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jié)束,下面小編告訴您如何計算三伏天,一起來學習吧。
如何計算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現(xiàn)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伏是隱藏的意思,據(jù)《史記》文字記載:伏者,隱伏避盛夏也。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tǒng)稱,是中原地區(qū)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nóng)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按我國陰歷(農(nóng)歷)氣候規(guī)律,前人早有規(guī)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huán)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xiàn)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xiàn)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xiàn)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xiàn)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shù)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三伏天如何計算,下面接著為您介紹喔!
21世紀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shù)年1單數(shù)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時減1小于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三伏天是養(yǎng)生最佳時段
三伏天雖然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為炎熱的時候,但是也是養(yǎng)生的最佳時間段,在這個時間之中,我們可以將身體清空排毒。所以說,日常飲食最好要清淡,少吃一些口味比較重的食物。在生活習慣方面,應該早睡早起,并且最好預防高溫的工作。另外,也可以借助一些外在的方法來達到排毒的效果,例如刮痧以及拔罐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日常也可以進行運動排汗,這也是一種非常健康并且有效的排毒方法。
另外,夏天暑氣比較重,這個時候為了散發(fā)身體之中的高溫,所以毛孔都是處于一個大張的狀態(tài)之下,所以說,如果出現(xiàn)了排汗的情況,那么應該盡快的擦干,避免吹風扇或者是空調(diào)之中寒氣入侵,引起感冒。另外,如果選擇了刮痧的方法,那么在結(jié)束之后不能夠立即洗熱水澡或者是喝冰鎮(zhèn)的食物。日常如果出現(xiàn)了大量流汗的情況,那么也要立即補充水分。如果說人體患有一些慢性疾病,例如慢性鼻炎以及哮喘和咳嗽的情況,那么這個時候治療能夠有效的預防在冬季出現(xiàn)復發(fā)的情況。
1、三伏天應多吃補氣去火食物
進入2020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急需補充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津液。飲食應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欲、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如某些人已有疰夏、傷暑、暑濕、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
2、三伏天應多吃酸甘食物
古代學者認為“2020夏季暑濕,適宜清補”。事實證明,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nèi),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chǎn)生障礙,出現(xiàn)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并且,2020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2020夏季應適當?shù)囟喑砸恍┬运岬氖澄铩1热缈沙3孕┬←溨破?、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
3、三伏天應保證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攝入
含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豐富的食物包括瘦肉、魚、蛋、牛奶、黃豆及豆制品等。每周吃1-2兩魚,1-2兩肉,一杯奶,一個雞蛋,一兩豆制品。
4、三伏天應攝入充足維生素
含維生素B1較多的食物有花生、瘦豬肉、豆類、小麥粉、小米等;含維生素B2和維生素A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蛋類以及奶類等;含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較多的食物為各種新鮮的水果和綠葉蔬菜。
5、三伏天應及時補充水分
不等口渴才喝水,要定時喝水,少量多次??蛇x用白開水、茶水、檸檬水、綠豆湯等。如果出汗較多,可選擇一些運動功能飲料,也可以每餐做點菜湯、魚湯或雞湯等。
三伏天必吃的食物
1、餃子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2、黃鱔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最近一段時間鱔魚最為滋補,中醫(y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jié)最宜吃黃鱔,可以預防2020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瀉,還可以保護心血管。
3、苦瓜
苦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C、鈣、鐵等,苦瓜味苦,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yǎng)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喙夏苄谷バ闹袩?排除體內(nèi)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還是涼拌,涼拌能夠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
三伏天的飲食禁忌
1、忌喝冰啤酒
喝冰啤傷胃黏膜。冰啤酒并非人人適宜,更不能過量,尤其是痛風、慢性胃腸炎、心臟病、高血壓、肝病患者都不宜喝啤酒。健康人群每天喝啤酒最好不超過1000毫升,否則易誘發(fā)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2、忌辛辣油膩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暑濕最重的一段時間,所以說這段時間的飲食忌辛辣油膩,不能吃過多的燒烤,燒烤+啤酒易患痛風;飲食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性寒,體質(zhì)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益氣養(yǎng)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藥、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陰養(yǎng)胃、健脾補虛的功效。
養(yǎng)生導讀: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那么你知道三伏天具體是什么時候嗎?三伏天是怎么計算的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fā)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nèi)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天計算方法: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huán)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xiàn)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xiàn)5個庚日則為20天??磥恚粘霈F(xiàn)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xiàn)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shù)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
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1世紀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MOD 10(GR庚日、D偶數(shù)年1單數(shù)年6、Y年、[ ]內(nèi)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時減1小于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1 - [6/4])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貼心提示:知道了三伏天的計算方法,那么在三伏天期間,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調(diào)整好心情,積極應對酷暑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