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過年吃什么
南方人夏季養(yǎng)生。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比祟惖陌l(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四季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南方人過年吃什么,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南方人過年吃什么
1、南方過年可以吃招財進寶的餃子
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系,最常見的韭菜餡寓意著久財之意,因為久即時間長、久遠,謂之久財。
2、南方過年吃魚代表年年有余
因為中國傳統(tǒng)有年年有余(魚)的說法,所以魚是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余。
3、南方過年吃年糕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jié)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jié)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
南方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年夜飯,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tǒng)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不汲水,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用。
祭祖,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nóng)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
南方過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保證飲食平衡,消化不良在飲食上要注意保持好飲食均衡,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比如新鮮的蔬果或者是谷類的食物。
合理的搭配食物,才能使這些食物更有利于消化,而有些食物雖然好,但是一次食用不利于消化也是不好的。比如蛋白質(zhì)和淀粉、牛奶不與三餐同用等。
適宜喝米湯,米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米湯對消化不良的作用。米湯或者是大麥清粥對脹氣、排氣等癥狀都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消化不良的人每天可以多喝一些米湯。
少吃不利消化的食物,消化不良的人在飲食上,更是要少吃一些不利消化的食物。比如:豆類、辛辣食物、油炸食物、乳制品、蛋糕、糖類、面包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刺激黏膜分泌過量,從而導致體內(nèi)的蛋白質(zhì)消化不良。有些人的消化不良是因為吃太多了不好消化的食物,飲食控制幾天就可以好了,但是有些慢性的消化不良就沒有那么快了,如果癥狀很糟糕的話,那么還是要及時的就診。
延伸閱讀
南方人除夕吃什么
1、南方人除夕吃湯圓
元宵在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jié),道教稱之為“上元節(jié)”。據(jù)元代伊土珍《(女郎)環(huán)環(huán)記》引《三余帖》記: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梢娫?jié)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2、南方人除夕吃火鍋
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過年不少人喜歡吃火鍋,一來無論葷素,各種美味都可以在火鍋中吃到;二來過年吃火鍋寓意紅紅火火,討了個好彩頭。很多火鍋餐廳特意在春節(jié)期間推出春節(jié)套餐,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個特色火鍋,暖意融融,氣氛也不錯。
3、南方人除夕吃臘味
過年吃臘味是南方的一個傳統(tǒng)習俗,以前,臘味是年前才有的美食,如臘腸、臘肉、臘豬頭等,其味之香美,令人流涎。舊式的農(nóng)業(yè)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因為腌制臘味所需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開始。
選購臘肉時,要選外觀色澤光潤,瘦肉堅硬呈棗紅色,肥肉用指按無凹痕,呈金黃色,每條肉整齊,帶有香濃鮮美的糖酒香味的是上等品,吃起來會是特別雙而不膩,假若臘肉已有異味,肉色變黑,就表明存放時間太久。
4、南方人除夕吃年糕
在南方,過年的時候必備的年貨是年糕,就算不吃,也要在家里擺上一塊,圖個好意頭。年糕皆因有個好彩頭——“年高”,有發(fā)財、步步高升、甜蜜的意義,寓意新一年圓滿甜美的生活。
南方人喜歡把年糕切成片,放進鍋里煎香。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氣撲鼻,里面則是粘稠軟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歡極了。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1、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屬于楹聯(lián)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lián),“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jīng)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lián)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fā)源地是南京?,F(xiàn)在江南地區(qū)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lián)。
2、貼福字:春節(jié)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jié)貼“?!弊?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案!弊志烤乖撛趺促N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3、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后伸手要紅包。
有關除夕的來歷
除夕的由來:除夕是春節(jié)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lián),燃放爆竹來驅(qū)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
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南方人過冬至吃餃子嗎
1、南方人過冬至吃餃子嗎
南方人過冬至吃餃子嗎?南方人過冬至不吃餃子,南方人過冬常吃湯圓。餃子在北方吃的比較的多,不過在我們的認知里面冬至是要吃餃子的,特別是蘿卜羊肉餡,不過在有的地方也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都是地域廣的原因。
2、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
冬至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立冬是不用吃餃子的,冬至按風俗是一定要吃的,在我們山東省風俗上說是說如果冬至不吃餃子就會在冬天凍掉耳朵。
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汶上、曲阜、鄒城,冬至習慣叫做數(shù)九,流行過數(shù)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qū)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3、冬至吃餃子習俗的由來
每年農(nóng)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鄙綎|威海、天津、北京等地冬至都要吃餃子,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相傳東漢末年,“醫(yī)圣”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告老還鄉(xiāng),決心為百姓治病。這時正值隆冬,他在回鄉(xiāng)路上,看到那些為生存而奔波的窮苦百姓,衣不遮體,許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心里更加難受。
他一到家,登門求醫(yī)者便蜂擁而至。可是張仲景心里老惦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xiāng)親們。冬至到了,他讓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醫(yī)棚,盤上大鍋,專門舍藥為窮人治凍傷。
餃子什么餡好吃
1、魚肉餡—既余財之意故為余財餃
余:即剩余,多出來的,祝福您年年有余,謂之余財。付出的是辛勞,得到的就是財富,余留下來的是健康。
2、牛肉餡—即牛財之意故為牛財餃
牛:即牛氣之意,炒股朋友們的最愛,天天逢牛市,牛謂之牛財;更祝愿朋友身體健康,牛氣十足。
3、羊肉餡—即洋財之意故為洋財餃
洋:即廣大,眾多;比海還廣闊,祝您發(fā)洋財,謂之洋財。
4、大棗餡—即招財之意故為招財餃
招:即招喚,有如財神,天下間的財富,由你調(diào)遣,謂之招財。傳統(tǒng)是喜歡在餃子里面包上錢幣,吃到的就是運氣最好的,可又不是很安全、衛(wèi)生,所以包上大紅棗,祝愿吃到的就會在新的一年里紅紅火火,招氣十足。每當過年的時候包餃子放硬幣,吃到硬幣的人就會被大家認為是最有福氣的人,或者預示那年順利。
5、肉菜餡—即有財之意故為有財餃
有:即存在,凡是看過趙本山的小品人,誰會忘記“有才,太有才了!”這句名言呢?謂之有財;祝福你有財,更祝福你有才。
餃子怎么煮不會爛
水煮開了就加涼水,不要讓他一直處于煮沸的狀態(tài)。
1、煮餃子的水要盡量多些,或者是加些鹽。
2、水開后,餃子剛下鍋的時候注意攪拌,讓餃子不粘鍋為目的,最好用那種大勺子的背面去慢慢地推沉在鍋底的餃子。
3、注意控制水的溫度不要讓水沸騰的太厲害,否則餃子也容易破。
4、注意餃子的形態(tài),餃子先是凍得很硬,下鍋之后慢慢變軟,表皮發(fā)粘,然后餃子會鼓起肚子來,像皮球一樣的飄在上面,最后呢,餃子的肚子會癟掉(但餃子沒爛),直觀上看會發(fā)現(xiàn)餃子皮包在餃子餡上,有凹凸不平的感覺,到這個狀態(tài)餃子就已經(jīng)熟了。有的速凍餃子由于凍得時間太長,餃子皮的水分會脫掉,所以不容易熟,煮好之后會發(fā)現(xiàn)在褶上有些夾生,(這種餃子最好水溫要低些慢慢煮),所以建議在餃子癟掉的時候,撈一個出來嘗嘗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南方過年吃什么
1、南方過年吃魚
“魚”和“余”諧音,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在除夕年飯中,魚除了象征年年憂郁的吉祥意義外,還有隱秘的鎮(zhèn)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huán),多有魚餙作鎮(zhèn)邪物。唐代的屋門、柜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zhèn)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后世除夕年飯的魚俗??磥?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zhèn)邪,只是后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
2、南方過年吃湯圓
元宵在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jié),道教稱之為“上元節(jié)”。據(jù)元代《(女郎)環(huán)環(huán)記》引《三余帖》記: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濒嗳绶ǘ?嫦娥果然降臨??梢娫?jié)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3、南方過年吃火鍋
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過年不少人喜歡吃火鍋,一來無論葷素,各種美味都可以在火鍋中吃到;二來過年吃火鍋寓意紅紅火火,討了個好彩頭。很多火鍋餐廳特意在春節(jié)期間推出春節(jié)套餐,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個特色火鍋,暖意融融,氣氛也不錯。
過年的習俗
1、過年的習俗有大掃除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 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過年的習俗有貼門神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后,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后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
3、過年的習俗有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lián)的一種,因在春節(jié)時張貼,故名。春聯(lián)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lián)的另一來源是春貼。
過年的禁忌
1、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
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農(nóng)村的說法是如果回娘家意味著會把娘家吃窮,所以女兒只能在年初二或者是在年初三的時候回家。
2、過年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及拜年
年初一的早上忌諱叫別人起床,這樣表示被催的人員整整一年都要被人催促做事情。也不要在別人還在睡覺的時候去拜年,從一方面來講這樣子會讓對方生一年的病并在床上度過,所以基本上建議大家在10點左右拜年。
北方人過年吃什么
1、北方人過年吃什么
北方人過年是非常有講究的,除了要貼春聯(lián)、放鞭炮、掛燈籠這些習俗之外年夜飯的質(zhì)量也很重視,北方人過年一定要有四大件,餐桌上少了哪一樣都感覺不地道,那么這四大件都有啥呢?雞、魚、排骨、肘子,缺一不可,在東北的農(nóng)村過年家家都會殺豬,殺豬菜、東北大燉菜、骨架燉酸菜這都是東北的名菜,過年自然也不會缺少,小雞燉蘑菇也是東北人過年必須要吃的菜肴,燉的蘑菇以榛蘑為主。
過年吃餃子是東北人的習慣,餃子餃子意思就是交子,辭舊迎新的意思,一般午夜12點敲鐘的時候家家戶戶的年夜飯就開始了,大家都會煮餃子吃,還會在餃子里面放錢幣,誰要是吃到錢幣就預兆著新的一年有好的運氣,會發(fā)大財。餃子餡東北人比較喜歡吃白菜餡、芹菜餡、酸菜餡以及韭菜餡。
2、什么是春節(jié)前奏曲
進入臘月,便標志著距離中國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只有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里,各種迎接新年的民間習俗悉數(shù)登場。
農(nóng)歷十二月為“臘月”,古時候也稱“蠟月”。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并沒太多的關系,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漢應劭《風俗通義》謂:“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蠟,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币驗榻吁喽鴣淼募漓牖顒?臘月又成為“祭祀之月”。
3、什么是春節(jié)進行曲
春節(jié)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p>
“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jié)必備的年貨
1、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每逢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精選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2、掛貼年畫,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3、貼門神,貼門神是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據(jù)說,大門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漢族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
4、貼窗花和“?!弊?過年時,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各種剪紙--窗花。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漢族民間藝術,因大多貼在窗戶上,也被稱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春節(jié)的祝福語
1、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業(yè)正當午,身體壯如虎,金錢不勝數(shù),干活不辛苦,悠閑像老鼠,浪漫似樂譜,快樂莫你屬。
2、新年到,愿君:百事可樂!萬事芬達!天天娃哈哈!月月樂百事!年年高樂高!心情似雪碧!永遠都醒目!
3、星空中點點閃爍的熒光,環(huán)繞著繽紛的綺麗夢想,祝福你今年許下的心愿,都能一一實現(xiàn)在你眼前,祝你佳節(jié)溫馨喜悅!
4、相識系于緣,相知系于誠,一個真正的朋友不論身在何處,總時時付出關和愛,愿好友平安、幸福。
5、酒越久越醇,水越流越清,世間滄桑越流越淡,朋友情誼越久越真。衷心祝福吾友度過一個祥和美滿的新年!
導讀:南方過年吃餃子嗎?北方春節(jié)吃餃子是過節(jié)中的重要儀式,吃了餃子才有年味兒,那南方過年吃餃子嗎?南北方圍繞餃子湯圓也曾論戰(zhàn)過,到底,南方過年吃不吃餃子。來看看.
南方過年吃餃子嗎?
根據(jù)南北方習俗,北方過年吃餃子,南方過年一般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這只是習俗不同,千百年留下來的過年儀式,現(xiàn)在有些南方人也跟著北方吃餃子過年,北方人也有吃湯圓過年的。但大部分人,還是謹遵傳統(tǒng)。
南方吃湯圓是寓意家人團團圓圓?,F(xiàn)在一些南方城市,都買現(xiàn)成的湯圓過年吃,但在一些鄉(xiāng)鎮(zhèn),過年前,家里的大人都會自己作湯圓,有的是純湯圓,有的包餡,小編給您整理幾種湯圓的做法,過年前有空可以嘗試做做,挺有趣的哦。
寧波湯圓
原料:水磨糯米粉500克、黑芝麻50克、豬板油80克、綿白糖100克、糖桂花15 克
1.黑芝麻炒熟碾碎,豬板油去膜絞碎加白砂糖制成餡。
2.水磨糯米粉加清水揉成糯米粉團,下劑,包入餡心,制成湯團。
3.鍋中加水燒開,倒入湯團,改用小火煮熟,撒上糖桂花,放入碗中即成。
紫薯湯圓
原料:
湯圓皮:水磨糯米粉100g,紫薯25g
湯圓餡:紅豆沙粉40g,椰蓉20g,綿白糖20g,豬油10g
做法
1.用溫水把水磨糯米粉和成面團。
2.加入紫薯揉勻,靜置20分鐘。
3.紅豆沙粉用溫水混合,加入椰蓉、綿白糖制成餡料。
4.和好的面團搓條,分劑子。
5.包成湯圓,入大火燒開的水鍋中。
6.開鍋改小火,直至煮熟。
花生湯圓
原料:糯米粉,花生,蜂蜜。
做法
1.將熟花生仁打成粉,加入蜂蜜,搓成小劑子備用。
2.取五分之一的糯米粉用溫水和成面團,用手壓扁,水燒開后放鍋內(nèi)煮至浮起(約5分鐘)。
3.將煮好的面團取出與剩余的糯米粉混合,慢慢加入鍋內(nèi)的水,揉成新的面團。
4.將面團分成若干小份,壓成面皮狀,包入餡料。
5.將餡料包住收口,滾圓,放入煮開的水中,用鍋鏟推動湯圓,防止粘鍋。煮開后放入少許冷水繼續(xù)煮制,重復三次,煮至湯圓浮起即可。
椰汁牛奶湯圓
原料:高達濃椰汁60毫升,純牛奶240毫升,白糖30克,寧波湯圓1袋(冷凍)。
做法
1 水燒開放湯圓(無須解凍),湯圓浮起后再加少量水,煮湯圓到浮起,撈起湯圓用冷水泡著,備用。
2 碗里加白糖,牛奶/椰漿混合在一起用電磁爐燒開倒入碗里,最后加入煮好的湯圓6---8顆,即可。
煮湯圓注意事項:
1.湯圓入鍋煮至浮起后,要迅速改用小火,否則湯圓會不斷翻滾,不僅容易破裂,而且會因為受熱不均,使得外熟內(nèi)硬。
2.湯圓入鍋后,每開一次應該點入適量的冷水,使它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tài),開兩三次后,再煮一會兒,即可撈出食用。
3.湯圓煮過兩三鍋后,湯會變得濃稠,應該換水再煮,否則熟得慢,容易夾生。
湯圓除了煮著吃,還有其他新奇的吃法,來看看。
拔絲湯圓
原料:速凍湯圓1袋(250克),色拉油500ml(實耗50ml),白砂糖200g,青紅絲2茶匙(10克),清水半碗(200ml)
做法
1.將色拉油倒入炒鍋,待油五成熱的時候,用小火慢慢將湯圓炸成誘人的金黃色后撈出。
2.炸好的湯圓放入寬口大盤內(nèi),炒鍋內(nèi)的油換成少量清水,再放入200g白砂糖,中火熬至糖變稀成糖稀后,倒入盤內(nèi),讓湯圓沾滿糖汁。
3.撒上一些青紅絲(不用也可),連同冷水一碗一起上桌就可以吃了。
小貼士:
湯圓無需解凍,直接下鍋炸即可,糖汁用冰糖熬制,更加純凈,熬制的時候火不要太大,中火即可。冷水不僅能使拔絲菜迅速降溫,不至于燙傷口膜,還能使糖汁拔出好看的絲來。此方法也可以做拔絲薯條等。
炸芒果湯圓
原料:芒果1個,湯圓粉(或糯米粉)80g,雞蛋1枚,面包糠3湯匙45g,綿白糖1湯匙15g,油200ml(實耗30ml)
做法
1.湯圓粉中逐次加入45ml溫開水,并用手不停混合攪拌,和成一個軟硬適中的面團,用保鮮膜蓋上醒置15分鐘。
2.芒果去果皮和果核,果肉切成1cm的方塊。雞蛋在碗中打散。
3.將醒好的面團搓成長條狀,再切成大小均勻的小段。
4.將小段搓成圓球狀后,用手捏成圓形面片。
5.取一塊切好的芒果放入面片中間,向上收攏面片邊緣,直至將芒果塊完全包裹住,再搓成圓球狀成湯圓。
6.將包好的湯圓沾上雞蛋液,再在面包糠中滾一下,使表面均勻地裹上面包糠。
7.中火加熱炸鍋中的油至五成熱,放入裹好蛋液和面包糠的湯圓,炸至湯圓浮起,表面變成金黃色時撈出。
8.放在廚房紙巾上瀝去多余油分。吃時撒上綿白糖即可。
小貼士:
1、以香蕉、芒果、榴蓮等口感較糯的水果包制的湯圓都適合炸制的吃法。炸湯圓時要不時翻動,以免炸得不透不均勻。湯圓在炸制過程會有輕微爆裂,小心不要被傷到。
2、包湯圓的餡料可隨意發(fā)揮。如果覺得自己包湯圓麻煩,也可選擇速凍湯圓。速凍湯圓選擇上面的烹飪方法都無需解凍。只是炸的時候火要小一點,油溫也要低一點,炸的時間要適當延長。
湯圓雖然好吃,但吃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糖尿病患者、胃腸消化功能弱的人、高燒的病人及嬰幼兒都是不適合吃湯圓的人群,要盡量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