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
雨水節(jié)氣的飲食養(yǎng)生。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惫磐駚恚藗兌计胀ㄗ⒁怵B(yǎng)生!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您對四季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雨水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雨水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
1、雨水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
雨水節(jié)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jié)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后氣溫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墒窃跉夂驕嘏乃拇ㄅ璧?即使隆冬時節(jié),降雨也不罕見。四川盆地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以進入氣候上的春天。
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盆地繼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別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yè)上要注意保墑,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jié)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川西高原山地仍處于干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fā)生森林火災。
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
2、雨水節(jié)氣吃什么好
雨水節(jié)氣總的飲食原則是少酸多甘、健脾抑肝。酸有收澀作用,不利于體內陽氣升發(fā)。
甘味食物是指本身具有甘甜味道的,如蜂蜜、大棗等。而且,春季多風,氣候變暖,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口鼻、皮膚干燥。少吃肥厚膩的食物。
雨水前后宜吃食物:
蔬菜:韭菜、香椿、菠菜、百合、山藥
水果:柑橘、蘋果
飲品:蜂蜜、牛奶、白開水
代表藥膳:
2.1、韭菜炒雞蛋
韭菜有利于陽氣升發(fā),雞蛋有健脾作用。
2.2、銀耳大棗冰糖粥
此粥有健脾益氣、清熱去火的功效。
3、雨水節(jié)氣做什么運動好
雨水節(jié)氣隨著氣溫回升,人們應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以加快血液循環(huán),促進氣血運行。雨水節(jié)氣養(yǎng)生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jié)奏和緩的運動,不宜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否則會消耗津液、損傷陽氣、易受風寒。
同時由于氣候仍然干燥,運動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罹患感冒或哮喘、支氣管炎,雨水節(jié)氣養(yǎng)生應在太陽升起后外出鍛煉。另外,春練不能空腹,鍛煉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鍛煉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jié),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fā)意外。
雨水節(jié)氣各人應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清晨、傍晚及節(jié)假日,可漫步于芳草小徑,舞拳弄劍于河畔林間,或去郊外踏青問柳,游山戲水,賞花行歌,登高望遠,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無形之中增強了心身健康。
雨水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保健
1、保證能量的充足攝入。能量來源以谷類為主,形式可以是米飯、饅頭,同時注意變換花樣,如南方的米線、米粉,北方的面條、大餅等;注意經常吃些粗雜糧,除了玉米面、高粱面窩頭外,每天還可以通過粥的形式來增加粗雜糧的攝入;做粥時,咱們可以加些薯類,如地瓜、山藥等,做成地瓜雜糧粥、山藥小米粥等。
2、盡管理論上降水的機會增加,但氣候仍然干燥,容易出現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的情況。因此,除了通過足量喝水來補充水分外,每天還要多吃蔬菜、水果來補充水分。在南方,蔬菜已經開始上市,最好選擇新鮮、應季、深顏色的蔬菜,如豌豆尖、紅菜苔、綠菜苔、雞毛菜等;選水分多的水果,如柑橘、柚子等。
3、動物性食物適量吃,煎炸等油膩食物不吃或少吃。
4、天氣轉暖,要增加戶外活動,維持健康的體重。
5、雨水時節(jié),還要預防“倒春寒”。這是因為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這尤其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
雨水節(jié)氣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
1、勿過早減外衣?!霸锖畠鋈?濕寒入骨?!庇捎诖簹庥縿?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泄,濕寒交換于內入骨,易傷骨關節(jié)致病。 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
2、雨水時節(jié)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jié),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于外,濕寒滯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于頭,頭易疼痛。
3、洗頭及時吹干。洗頭之后應及時用熱風機吹干。否則,水濕留于發(fā)際中變涼,“同氣相求”使?jié)窈塾陬^,由表及里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如毛發(fā)未干又被冷風吹過,易出現“偏頭風”之癥。
4、吃食物以平性為宜。今年“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郁熱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郁熱令人“貪涼”,過于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jié)窈畟芭K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癥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相關知識
雨水節(jié)氣的特點
1、雨水節(jié)氣的特點
雨水節(jié)氣的特點是氣溫回升、降水增多。在二十四節(jié)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后氣溫一般可升至0攝氏度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墒窃跉夂驕嘏哪戏降貐^(qū),即使隆冬時節(jié),降雨也不罕見。
2、雨水節(jié)氣是什么
雨水,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的第2個節(jié)氣,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太陽位于黃經330°。這天通常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給母親送一段紅綢和燉一罐肉。
3、雨水節(jié)氣的由來
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jié)氣時段一般從公歷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jié)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jié)氣前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jié)后“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雨水節(jié)氣如何注意養(yǎng)生
1、雨水節(jié)氣天氣較涼,要注意根據氣溫培養(yǎng)衣服。同時,不要過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涼茶,可適當吃些較溫些的甜食,以養(yǎng)脾胃,避免脾胃受涼。正如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p>
2、雨水仍然是早春節(jié)氣,特別是北方,仍然較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過于激烈的運動,以便讓肝氣慢慢和緩的上升,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現發(fā)熱、上火等癥狀??勺鲂┥⒉健⒋蛱珮O拳等較輕松的運動。
3、雨水節(jié)氣,飲食調節(jié)是根據春季氣候轉暖,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見口舌干燥現象,為此,我們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油膩之品。可多食大棗、山藥、蓮子、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等。此季節(jié),我們應少吃羊肉等溫熱之品。
4、精神上,還應注意清心寡欲,不妄勞作,以養(yǎng)元氣。
雨水節(jié)氣的飲食禁忌及注意事項
1、適宜:韭菜、洋蔥、豌豆苗、糯米、南瓜、雞蛋等。春季陽氣生發(fā),陽虛體質要特別注意扶助陽氣,養(yǎng)好肝陽,然肝脾相利,養(yǎng)肝的同時也要調理脾胃,“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焙投l(fā)陳則應春氣,多食韭菜、洋蔥、芥菜、豌豆苗、茴香、芹菜、薺菜等;粥是此季節(jié)的絕佳食物,并非清淡無聊,老湯熬制,或加海鮮、瘦肉,或配雜色米豆,青菜點綴,非得水米融洽,柔膩如一,這是功夫,美味無比。
2、少吃:油炸和燒烤、 薯片、餅干、炒貨、油膩、寒涼、酸味。雨水并不意味著雨多,只代表氣溫升高,降雪轉為降雨,今年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干燥,便秘上火的現象,不管食物本身的冷熱屬性,只要采用油炸或燒烤,都將成為易上火的食物。
3、忌吃:生蔥、大蒜、胡椒、辣椒、白酒、肝臟。春三月,發(fā)陳。勿殺,勿奪,勿罰。食辛,以發(fā)陳。但氣味凜冽的,奪精泄氣的之類則要避免。生蔥、大蒜、胡椒、辣椒、白酒一類,雖辛散,但味烈偏辣,帶有殺氣。
夏至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
1、夏至多對流空氣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么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2、夏至多梅雨天氣
夏至時節(jié)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jié),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并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fā)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wèi)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fā)生和傳播。
3、夏至多高溫天氣
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jié)氣。天文學上規(guī)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fā)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xù)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從1951年-2006年的資料來看,北方許多城市的歷史極值都出現在夏至后。
夏至的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毕闹吝@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夏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還是中國最古老的節(jié)日之一,有一種觀點認為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端午節(jié)就是源自夏至節(jié)。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jié)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吨芏Y·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敝艽闹良郎?意為清除荒年、饑餓和死亡。
夏至養(yǎng)生習俗
夏季陽氣盛于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于內,所以,在夏至后,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欲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yǎng)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勿過咸、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
綠葉菜和瓜果類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如白菜、苦瓜、絲瓜、黃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
而面條,也是夏至后被推薦的美食之一。在中國北方流行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尤其是涼面,既能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在這里,還要向大家隆重推薦一種食材——生姜。有俗話說:“飯不香,吃生姜”、“冬吃蘿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都是對生姜所具有的營養(yǎng)價值和醫(yī)療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
谷雨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
1、谷雨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
1.1、春旱
淮河流域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區(qū)之間的過渡地區(qū),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劇減少。諺語云:“清明谷雨雨常缺”,意思是說,在這兩個節(jié)氣期間,雨水緊缺。谷雨期間,海南島、川西、廣西西部、西北、華北的人們更加渴望雨水,一般年景,晴天多、日照強、蒸發(fā)大、多風沙、空氣干,此時的雨水更是貴如油。
1.2、大暴雨
進入谷雨節(jié)氣,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江南一帶,往往開始明顯多雨,而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也就進入了一年一度的前汛期。云雨中夾裹著的強對流天氣,不僅會帶來冰雹、雷暴等災害性,有的還會伴隨著短時間的、局地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24小時的雨量可達300或400毫米以上,造成江河橫溢和嚴重內澇,而時間較長的暴雨還會引發(fā)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
1.3、風沙
按照二十四節(jié)氣,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處在暮春時節(jié)的谷雨,意味著春將盡,夏將至,冷空氣大舉南侵的情況比較少了,但影響北方的冷空氣活動并不消停。4月底到5月初,氣溫畢竟要比3月份高得多,土壤干燥、疏松;空氣層不穩(wěn)定,上層風動量下傳,鋒面氣旋活躍,共同引發(fā)的大風、沙塵天氣比較常見。
2、谷雨節(jié)各地風俗
對于漁家而言,谷雨節(jié)流行祭海習俗。谷雨時節(jié)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谷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谷雨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因此,谷雨節(jié)也叫做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jié)”。這一習俗在今天膠東榮成一帶仍然流行。過去,漁家由漁行統(tǒng)一管理,海祭活動一般由漁行組織。祭品為去毛烙皮的肥豬一頭,用腔血抹紅,白面大餑餑十個,另外,還準備鞭炮、香紙等。漁民合伙組織的海祭沒有整豬的,則用豬頭或蒸制的豬形餑餑代替。舊時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祭祀時刻一到,漁民便抬著供品到海神廟、娘娘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將供品抬至海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
舊時,山西臨汾一帶谷雨日畫張?zhí)鞄煼N在門上,名曰“禁蝎”。陜西風翔一帶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見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風。神雞叼一嘴,毒蟲化為水……”畫面中央雄雞銜蟲,爪下還有一只大蝎子。畫上印有咒符。雄雞治蝎的說法早在民間流傳。
3、谷雨節(jié)氣的含義
谷雨,顧名思義,播谷降雨是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jié),谷雨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谷雨指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類農作物的生長,每年4月19日~21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边@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谷類作物的生長發(fā)育關系很大。雨水適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jié)和春播作物的播種出苗。古代所謂“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現代農業(yè)氣候意義。但雨水過量或嚴重干旱,則往往造成危害,影響后期產量。谷雨在黃河中下游,不僅指明了它的農業(yè)意義,也說明了“春雨貴如油”。
我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任降于桑?!笔钦f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后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谷雨的由來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關于谷雨節(jié)的來歷,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于春末夏初發(fā)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并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這一天,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無數的谷米,后人因此把這天定名谷雨,成為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
2017谷雨節(jié)氣怎么計算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后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0.1,20世紀=20.888。
舉例說明:2088年谷雨日期=[88×0.2422+20.1]-[88/4]=41-22=19,4月19日是谷雨。
天氣逐漸炎熱起來,不知不覺我們也要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夏節(jié)氣,那么立夏節(jié)氣有什么意義呢?立夏氣候特點又是什么呢?不要著急,接下就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立夏節(jié)氣的相關介紹吧!
立夏的氣候特點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濕害。
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易感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藥防治。
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fā),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
應及時采取必要的增溫降濕措施,并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滿倉,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jié)。
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fā)。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
茶樹這時春梢發(fā)育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采制。
立夏前后,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多風,蒸發(fā)強烈,大氣干燥和土壤干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后的干熱風更是導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
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yǎng)分分解,對促進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壯生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積栽插的關鍵時期,而且這時期雨水來臨的遲早和雨量的多少,與日后收成關系密切。
農諺說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民間還有畏忌夏季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
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
早在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禮記月令》篇,解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這時節(jié),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松泥土,鄉(xiāng)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
清晨當人們迎著初夏的霞光,漫步于鄉(xiāng)村田野、海邊沙灘時,你會從這溫和的陽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立夏前后,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fā)強烈,大氣干燥和土壤干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后的干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
不知不覺我們即將進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雨水節(jié)氣,雨水節(jié)氣代表著溫度開始逐漸升溫,但是時不時的依然會有寒流活躍。那么這個雨水節(jié)氣究竟代表著什么呢?在這個雨水節(jié)氣中又有什么有意思的習俗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一看吧!
據《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2月18日20時02分迎來雨水節(jié)氣。此時節(jié),氣溫雖然開始回升,但冷空氣依然活躍,晝夜溫差較大,公眾要注意防寒保暖。
據介紹,雨水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二個節(jié)氣,在氣候學上有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
雨水季節(jié),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多的時節(jié)之一。此時,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逐漸向北挺進,而冷空氣并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較量。
雨水節(jié)氣由來是什么
雨水是24節(jié)氣中的第2個節(jié)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雨水。
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jié)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jié)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jié)氣前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jié)后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雨水"過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qū)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節(jié)氣時段為雨水日起,到驚蟄日前(公歷3月4-5日)結束。
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
雨水不僅表征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后,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嚴寒多雪之時已過,下雨開始,雨量漸漸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
在雨水節(jié)氣的15天里,我們從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意味著除了西北、東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區(qū)仍處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許多地區(qū)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了由冬轉春的過渡,在春風雨水的催促下,廣大農村開始呈現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