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薯的熱量
養(yǎng)生的吃的。
終生保健,終生康健;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guān)注的話題,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進行飲食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麻薯的熱量”,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常見的食物種類比較多,在對一些食物選擇上,也是需要對食物進行很好的了解,這樣在吃的時候,對身體健康也是有著很好的保護,那常見的食物中,麻薯是很多人最愛,這樣的食物口感獨特,而且在含有的營養(yǎng)元素上,也是比較豐富,那麻薯的熱量是多少呢?
很多人對麻薯的熱量并不是很清楚,在對這樣食物選擇的時候,也是需要對它的熱量進行很好的了解,這樣吃的時候,才能夠利于人體健康發(fā)展。
麻薯的熱量:
營養(yǎng)參數(shù)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368.00
碳水化合物(克)86.70
脂肪(克)1.50
蛋白質(zhì)(克)1.90
中醫(yī)藥特色
1.養(yǎng)胃健脾
麻薯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粉,糯米性溫,適合脾胃虛寒的多食,能起到養(yǎng)胃健脾的作用。
2.補充能量
麻薯中含有較多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等,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較高,常食麻薯能補充每天所需能量,對盜汗,尿多等癥狀有緩解作用。
選購技巧
好的麻薯顏色透亮,軟而有彈性,有糯米特有香氣,無霉變等現(xiàn)象。
保存秘訣
麻薯盡快食用,食用不完可以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烹調(diào)方法
麻薯面團勁道方法:把揉過的面團放一邊,面團基本沒什么韌性,加入少量牛奶一起揉,揉到面團軟開始有些韌勁。這個過程面團會從不沾手到沾手再不沾手,說明面團好了。
食用方法
麻薯可以直接食用。
麻薯外面可以裹上芝麻,椰絲,可可粉,抹茶粉等一起食用。
食用麻薯時最好搭配一些飲品,如水或者奶茶咖啡等,防止消化不良。
以上就是對麻薯的熱量詳細介紹,這類食物在熱量上比較適中,因此在吃的時候,要適量的選擇,尤其是在晚上的時候要少吃的,同時對減肥的人群,也是不能過多的吃,這類食物在制作上也是比較簡單,以上也是有著一一說明。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大家知道麻薯嗎?它是一種小吃,起源于中國。它可以配合各種不同餡料,產(chǎn)品精致美觀,口味獨特。那么麻薯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麻薯一直流行于中國大陸,在日本,臺灣、香港等地也有這種精致小點心,它的外皮采用糯米、糖等原料制作而成,糯米外皮清香濃郁,內(nèi)餡清甜而不膩,粒粒晶瑩剔透,高雅大方。
麻薯同時還有綠豆、紅豆、花生、綠茶、黑芝麻、栗子六種清新口味,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安全健康食品。
麻薯是一種糯米制的食物,相當(dāng)軟而有黏性,看起來接近圓形。
近年來,有將麻薯放進火鍋內(nèi)加熱的新吃法。這種麻薯,通常內(nèi)餡為魚漿或起司或年糕。
麻薯在大陸
麻薯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食品,不同的地方做法稍有不同而叫法也不盡相同,麻薯以南方叫法為多,客家人稱為ma qi,而閩南人一般稱為ma ji,以做法來看,麻薯與北方的年糕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麻薯在日本
在日本,麻薯會被當(dāng)成新年的裝飾品,叫做鏡餅。鏡餅是由兩個圓的麻薯塊加上橙放在最上面組成的。
因為橙在日本的諧音有幾個世代的意思,比喻健康永恒的家庭,世世代代繁榮昌盛,所以大家都會這樣裝飾鏡餅的。
由于麻薯的特色是非常的黏,在日本的過年就有很多人因為吃麻薯產(chǎn)生窒息而死的意外傷害事件,特別會在年紀(jì)大的人身上發(fā)生。
一般在過年之后,死亡人數(shù)才會在報紙的報導(dǎo)中公布出來。但這應(yīng)該是報導(dǎo)有誤,日本過年時,常吃的是烤年糕,而并非是吃麻薯。
麻薯的內(nèi)餡則相當(dāng)多樣化,較常見的包括紅豆沙、綠豆沙、芝麻、芋泥等,所以一般是當(dāng)作甜食,然而也有店家用咸口味的內(nèi)餡(如肉松)作麻薯。依不同的地區(qū)、店家,做法和口味上也會有些許不同。
麻薯做法1
材料:原料糯米粉225克、椰汁200克(約225ml)、砂糖110克、花奶110克(約225ml)、草餅粉1湯勺、糕粉適量、豆沙(餡餅) 110克
做法
1、將糯米粉、椰汁、砂糖、花奶混合拌勻過篩,放入光身的蒸糕盆,用錫紙蓋好,蒸半小時。以筷子試粉,沒有粘著即熟。
2、待冷卻后,要搓勻至滑軟。
3、戴上透明手套,取一粉團包入餡料,再沾上糕粉即成
將糯米粉放入蒸糕盆,隔水蒸10分鐘,不用蓋著,再用白鑊炒10分鐘,中慢火炒。草餅粉:草餅粉是由艾草制成的餅粉,如果沒有草餅粉,可利用綠葉蔬菜(如菠菜和豆苗)如果沒有草餅粉,可利用綠葉蔬菜(如菠菜和豆苗)軋汁,以4(菜):1(水)的份量作比例,便成。
麻薯做法2
材料:糯米粉450克,椰汁400克,花奶400克,砂糖225克,草餅粉2湯匙,糕粉適量,豆沙225克
做法
1、將所有材料(糕粉除外)混合拌勻放入蒸籠內(nèi),蒸1小時,以筷子試粉,沒有黏著即表示熟
2、已蒸熟的粉搓成有彈性的粉團,將餡料搓成粒狀3.取一粉團,將餡料包入搓圓,再稍壓扁 沾上糕粉即成
麻薯做法3
材料:椰槳1罐,糯米粉1罐(以椰槳罐量度),糖2湯匙,澄面1 1/2湯匙,豆沙半斤,綠色食用色素數(shù)滴,已炒熟糯米粉少許
做法
1、將糯米粉,椰漿,糖,澄面混在一起,加入適量的綠色食用色素。
2、開中火,把混合物蒸45分鐘,取出。
3、用茶匙分成小份,加入豆沙,搓揉成球狀,放上熟糯米粉上滾動,即成。
4.取適量粉團,搓圓壓扁,放入豆沙餡即成
結(jié)語:對于小編以上對于麻薯的介紹,都了解了嗎?有空的時候一定要做一下麻薯的小吃哦!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嘗嘗鮮。但是切記不能吃的太多,因為麻薯屬于細纖維的食物,吃太多很不容易消化哦!
延伸閱讀:
薄荷的功效與作用 薄荷有哪些藥理作用感冒了怎么辦 薄荷妙招治療男性感冒薄荷糖吃多了 薄荷糖制作薄荷的功效與作用薄荷讓大腦更易接受尼古丁 煙癮難戒薄荷湯在物質(zhì)發(fā)達的今天,人們想要吃到一種美食,似乎變得很容易。麻薯,在當(dāng)下的飲食中并不罕見了,人們經(jīng)常會吃到這種美食。麻薯是由糯米粉和淀粉混合而制成的,其口感很特殊,帶有糯米的黏膩、爽滑,也帶有淀粉的嚼勁兒。而且麻薯的吃法也有很多種,可以油炸,也可以裹餡兒。
麻薯,制作與中國南方,因為南方的糯米比較多,在心靈手巧的主婦手中,總能發(fā)揮出它的活力。但是,物質(zhì)流通這么快的社會,北方人吃到麻薯也不是一件難事。麻薯怎么做呢?
原料
細糖 ..150g
糯米粉..300g
溫水..200g
玉米粉..600g
紅豆沙(或任何你喜歡的餡料) ..適量
制作方法
1. 準(zhǔn)備一口鍋裝水加熱備用
2. 糯米粉放入容器中用勾型攪拌器加水?dāng)嚢?,成團后取出,接著搓揉成條狀,再分成塊,以手掌壓扁,而后放入鍋內(nèi)蒸約20至30分鐘
3. 以筷子插入麻薯可以輕易穿透的話便可取出
4. 放入容器中以勾型攪拌器攪拌
5. 將糖分4次慢慢加入,材料一起攪拌至成糊狀即可
6. 在烤盤上放些玉米粉以防底部粘住,取出麻薯糊放在上面,拉長并將面沾上玉米粉,先分成條狀,再分成塊,做成禧味麻薯皮
7.將豆沙包在禧味麻薯皮里包緊,捏成圓圓的形狀,最后將粘在麻薯外面的玉米粉刷掉即成麻薯具有很好的功效,如下:
1.養(yǎng)胃健脾
麻薯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粉,糯米性溫,適合脾胃虛寒的多食,能起到養(yǎng)胃健脾的作用。
2.補充能量
麻薯中含有較多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等,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較高,常食麻薯能補充每天所需能量,對盜汗,尿多等癥狀有緩解作用。
輕輕松松地就完成了麻薯的制作,一道美味的小零食就這樣誕生了。在工作之余,吃幾顆麻薯橫掃饑餓之感;在休閑娛樂的時候,吃上幾顆麻薯,生活倍加滋潤。生活的美好與否,完全在于自己打理,要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做生活的有心人!
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子的你,是否發(fā)現(xiàn)孩子經(jīng)常挑食.厭食。你是否擔(dān)心這樣會影響他們的成長發(fā)育呢?而身為家長的你,該怎么辦呢?其實只要你變著花樣做好吃的就可以了。那么,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介紹一下吐司麻薯的做法。
2.鮮奶中加入雞蛋拌勻。
3.吐司去邊切成方形狀的小吐司粒。
4.花生粉和幼糖混合均勻備用。
5.拿一片小吐司粒放下雞蛋液中吸滿蛋液。
6.去掉多余的蛋液沾上一層太白粉。
7.放進熱油中炸至微金黃色即可。
8.炸好的吐司粒。
9.放進花生糖粉中裹上一層花生糖粉。
10.就是好吃的“吐司麻薯”了。
11.再撒些黑芝麻裝飾下。
12.就成了好看又好吃的“吐司麻薯”了!
吐司麻薯對于還沒結(jié)婚的人兒最具誘惑力了。所以如果你能盡快學(xué)成,不當(dāng)享受到了不一樣的美味,而且還解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
麻薯這個名字我們現(xiàn)在非常容易就聽到了,這是因為隨著我們經(jīng)濟的發(fā)達,我們國家與其它國家的交流也多了起來,這其中就包括了飲食的交流,麻薯這個名字是日文名字,麻薯是直接用日文翻譯過來的,所以想要知道麻薯是什么意思,我們先回到日語,了解一下麻薯。
麻薯的日語就叫做もち,日語的大概讀音是mochi的意思,我們直接翻譯過來的讀法就叫了麻薯,麻薯不是番薯這些的一類,其實是餅的意思,麻薯來到了我國臺灣后,被翻譯了這個名字。
原料
細糖 ..150g
糯米粉..300g
溫水..200g
玉米粉..600g
紅豆沙(或任何你喜歡的餡料) ..適量
1. 準(zhǔn)備一口鍋裝水加熱備用
2. 糯米粉放入容器中用勾型攪拌器加水?dāng)嚢?,成團后取出,接著搓揉成)條狀,再分成塊,以手掌壓扁,而后放入鍋內(nèi)蒸約20至30分鐘
3. 以筷子插入麻薯可以輕易穿透的話便可取出
4. 放入容器中以勾型攪拌器攪拌
5. 將糖分4次慢慢加入,材料一起攪拌至成糊狀即可
6. 在烤盤上放些玉米粉以防底部粘住,取出麻薯糊放在上面,拉長并將面沾上玉米粉,先分成條狀,再分成塊,做成禧味麻薯皮
7.將豆沙包在禧味麻薯皮里包緊,捏成圓圓的形狀,最后將粘在麻薯外面的玉米粉刷掉即成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麻薯,我們從麻薯這個名字開始了解了麻薯是怎么來的,麻薯其實在日語就是餅的意思,麻薯來到了臺灣后,被直接翻譯成麻薯的叫法,現(xiàn)在一般指日本的草餅,麻薯非常好吃,深受大家的喜愛。
面包這種舶來品,早在很久已經(jīng)被中國化的飲食同化了。在中國人的早餐餐桌上,面包已經(jīng)成為特別習(xí)以為常的食物了。不僅是早餐,就是在聚會時,休閑時,面包都不失為中國人飲食中的一部分。而且面包的做法有很多種,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奶油面包、夾心面包等等。
好吃的面包,總是會特別的令人喜歡。面包根據(jù)食材的不同,制作工藝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很多種類。麻薯面包,顧名思義,就是用麻薯做成的面包,讓我們領(lǐng)略一下它的風(fēng)采。
原料
麻薯預(yù)拌粉200g,高粉30g,雞蛋一個,黃油50g,奶粉10g,水90g,黑芝麻一大勺
做法
1除芝麻外所有材料混合,揉光滑成團,加入芝麻揉均勻
2滾成大團松弛30分鐘后分割30g一個小圓團,滾圓
3烤箱預(yù)熱220度后,放入中層20分鐘即可。
來源
麻薯是一種起源于臺灣、日本并廣為流行的傳統(tǒng)食品,在大陸俗稱糯米團。隨著速凍食品的發(fā)展,漸漸演變?yōu)橐环N速凍調(diào)理食品,實現(xiàn)了工業(yè)化,正在為廣大消費者接受,大陸已經(jīng)有風(fēng)靡之勢。
傳統(tǒng)的麻薯是由糯米粉蒸熟后包餡做成,但是產(chǎn)品保質(zhì)期短,容易發(fā)硬,不能貯存,口感較差,無法工業(yè)化和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針對生產(chǎn)麻薯的以上缺點,著眼于為食品企業(yè)推出新品、增加利潤的初衷,很多公司推出了麻薯預(yù)拌粉系列,使的現(xiàn)在的麻薯保質(zhì)期長、柔軟抗老化,做出產(chǎn)品花樣多,象雪媚娘、麻薯等等!
很簡單,很好學(xué),只要準(zhǔn)備好了充足的食材,一款美味可口的麻薯面包就不難做成了。在品嘗著自己做成的麻薯面包的同時,和家人圍坐在一起,看著電視,聊著天,不失為一件令人愜意的事情。生活本該如此,健康快樂的生活應(yīng)該從品質(zhì)做起。
現(xiàn)在人的生活好了,在吃的方面變得非常的注意。以前,大家吃是為了填飽肚子。而現(xiàn)在人們吃,則是為了延長壽命。那么,如何利用“吃”來延壽呢?還是得靠自己親手去實現(xiàn)。而現(xiàn)在,小編就先來介紹一下關(guān)于港式麻薯的做法。
2.大碗中放下糯米粉,澄粉,花生油,鮮奶和水。
3.用打蛋器拌均勻加入幼糖拌至糖溶解·。
4.放少許橙色飲用色素攪均勻。(可不放)
5.9寸方形模放少許奶油。
6.把奶油涂抹在模底,4邊2寸高以下。
7.把拌均勻的糯米糊倒下模中。
8.放進蒸鍋里蒸至熟。
9.拿出用牙簽插下拉出,不粘就代表熟了。
10.把蒸好的麻薯倒在盤中待涼。
11.小碗中放下花生粉和幼糖拌均勻。
12.冷卻的麻薯用刮刀割成1寸寬條狀。
13.再把它全部切割成綾形狀。
14.把它沾上花生糖粉。
15.就是簡易版“港式麻薯”啦!
現(xiàn)在做菜并不是女人的專利了,作為男士朋友也可以來嘗試著做一道簡單的港式麻薯,為你的妻子和孩子露上一手。
看見別人家天天滿桌美味佳肴,你可能看到以后特別的嘴饞。這時候你肯定會抱怨自己或者身邊的人不會做飯。其實做飯自己是可以學(xué)習(xí)的,沒有你想的那么難,下面就是關(guān)于普洱麻薯的做法介紹,自己趕緊開始學(xué)習(xí)吧
2.普洱茶加水泡開。
3.豆沙餡分成小塊,搓成小球。
4.過濾出來的茶湯加熱燙熟澄粉。
5.再加入糯米粉,奶粉,色拉油,適量茶湯。
6.揉成光面團。
7.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劑子。
8.包入豆沙餡。
9.壓扁上籠蒸熟就可以。
10.熟的花生米去皮攪碎成粉。
11.蒸好的面團里面都裹上花生粉。
12.放涼更好吃。
現(xiàn)如今很多做父母怕孩子不會自己弄吃呢?這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而這個問題需要你自己來解決。今天,得知普洱麻薯全部做法的你,可以真正改變自己了。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麻薯的熱量》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zhǔn)備的“養(yǎng)生的吃的”專題。